时长超过了这个年代绝大多数的电影,如果放在后世,电影要上映首先面对的第一关就是发行商的无情剪刀手。
好在现在是八十年代,谢靳用他的满腔热忱成就了这部电影。
两个多小时的光影之旅走到了最后,银幕上铺满了坟茔,这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一座座新坟里,酣睡的是为保家卫国而九死无悔的烈士英魂。
没有青松翠柏,也没有花岗石碑。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银幕上幸存的战士们怀念着战友,家属哭慰着逝去的亲人。
电影院寂静无声,只有观众们的眼泪在肆意流淌着。
当无法抑制的第一声哭泣响起,如同钱塘江上的潮信奔涌而来,放映厅内哭声一片。
为了那成千上万陨落在南疆的年轻生命。
曾几何时,他们还是那么的生龙活虎,那么的朝气蓬勃,就像南国旺盛繁茂的红棉树花一样,是多么的灿烂夺目。
而现在,他们却长眠在了那里。
也许,他们的妻子刚刚向他寄出了儿子满月时拍的照片;
也许,他们的情人正在台灯下给他写着含情脉脉的情书;
也许,他们的母亲正倚在门框上,向着远方的大路眺望,因为儿子来信说,他快要回家探亲了。
放映厅成了一片泪海,电影也在观众们的眼泪中结束了。
也许刚才观众们的压抑是怕惊动了那些英魂,当画面消失,放映厅内的哭声忽然大了起来,许多人更是嚎啕大哭。
一些热血青年边哭着,嘴里边骂着“yn猴子”,有些女同志更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许多人坐在座位上,沉浸在电影之中,久久不愿起身。
林朝阳身边的陶玉书也哭成了泪人,眼泪流个不停。
好不容易平缓下来心情,她才站起身挽着林朝阳的手走出了放映厅。
夫妻俩向外走的时候,陆陆续续也有观众开始起身,一路上啜泣声不停。
等到走出放映厅,来到休息大厅里,观众们的哭声逐渐止住,不少人开始夸奖起电影。
“这电影拍的太好了!”
“我看小说的时候就是边看边哭,现在拍成电影比小说更感人了,呜呜!”
“谢靳牛逼!拍的比《牧马人》还好看!”
“都是许灵均的小说写的好,他还是编剧呢,真厉害!这才叫大作家!”
……
缓了好几分钟,陶玉书终于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听着周围人的夸奖,她顶着一双红眼睛对林朝阳说:
“我看过这么多电影,能让我流泪的有不少。但看了《花环》眼泪却根本止不住,我忍不住,战士们太伟大了,他们都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林朝阳说道:“是啊!不仅是战士们,还有剧组的同志们,也很不容易。电影拍的这么好,他们的功劳也不小……”
谢靳告诉他,早《高山下的花环》远赴边境拍摄之时,边境的战事仍没有结束,甚至在拍摄到“无名高地”和“主峰”战役的时候,边境的形势又吃紧起来。
剧组就是在这样浓重的炮火味当中完成了电影的拍摄的,而且据情报显示,hn的“yn之声”广播电台还在广播里报道了谢靳在边境拍摄《高山下的花环》的新闻,措辞严厉,字里行间充满了威胁、恫吓。
同时还有yn方面特工人员潜入我境内企图干扰破坏电影拍摄的消息不断传出。
林朝阳的讲述让陶玉书心惊肉跳,她没想到《高山下的花环》的拍摄竟然还面对着如此严峻的考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剧组的同志们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如果看到电影这么受欢迎,他们应该也会很开心。”陶玉书感怀着说道。
“这是当然的。”
《高山下的花环》自上映第一日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气势,这其中导演谢靳和剧组全体工作人员们的努力和付出很关键,但更重要的当然是原著小说四年狂销八百万多册的读者基础。
四年时间所累积的数以千万计的读者,让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便呈现出现象级的火爆态势。
短短两三天时间里,燕京各区的电影院几乎场场爆满,放映厅内不断上演着林朝阳那天去看电影时的情景,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
也因为电影的火爆,让许多电影院不得不临时加场以满足观众们热切的观影需求。
可即便是如此,也有很多观众为了看电影不得不大排长龙,起大早排队买票看电影也变成了常态,伫立于西长安街上的首都电影院久违的又出现了观众排队到电影院外的情况。
现在是寒冬腊月,在外面排队实在是遭罪,有许多人为了早点看上电影不惜拉人情、走关系,更有甚者还有人倒卖电影票,本来一毛钱的电影票加价到毛钱。
贵是贵了点,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