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探春一席话,黛玉就知道,果然来找探春商议是对的。
“三妹妹说的很有道理,林苍伯能查到的都是外面的事儿,内院的事情只能靠三妹妹了。”黛玉觉得一旦真要处理赖家,那对于宁荣二府而言一定是惊天动地的,甚至还很有可能扯上官场,一击不中,只怕遗祸无穷。
二人商议已定,便都安下心来,等着扬州来信。
而林如海在接到女儿来信后,对着赖家的事儿也是陷入了沉思的:玉儿在信中提到,奴大欺主一词,并不新鲜,却很有意思,因为当今陛下,只怕也有同样感慨。就比如金陵的甄家,原本只是臣子,可这个臣子的家资,只怕比天子的私库还多呢。
赖家的事儿说好解决呢,也很好解决,说不好解决呢,也不太好解决。事情既然摆在了那儿,当然要好生思量一番了。
思索了一阵,林如海提笔先给玉儿回信,既然玉儿都能按耐住等待自己的意见,又提到内宅的一些顾虑,很显然,玉儿已经有了初步判断,不用太着急。
也有另一件事让林如海很在意,那就是玉儿在信中提到太上皇的态度:作为跟着太上皇也有十来年的臣子,林如海对太上皇自认还是有些了解的,宅心仁厚的太上皇虽然念旧情宠着老臣,但在他心中第一重要的,依旧是天下,不然就不会选当今天子继位了。
玉儿既然提到太上皇,那么林如海想,也许可以借用赖家的事儿,给太上皇提个醒:甄家和太上皇关系太深了,明年开春青苗时候,只怕苏州的事儿陆续就要摆到明面上来了,根据现在自己手中掌握的证据,甄家在这里头的参和是很深的,他们勾结粮商,摆明了要苏州百姓不好过日子,趁机大赚一笔,甚至想要动摇两江根基。
这么一想,林如海下笔更快了,而且整整写了六页,除却赖家的事情之外,林如海自然也要关注女儿在京城的身体和读书等各项,加之临近年关,林如海这边也有东西要送进京城,趁着运河还未冻结,都要抓紧才是。
黛玉收到父亲来信时候,京城恰好落了第一场大雪。
看完父亲来信,黛玉十分震惊:虽然黛玉觉得赖家的事儿可能会牵扯到官场,但父亲却将此与江南官场挂钩,甚至还主动提到太上皇,这让黛玉十足意外。但转念一想,苏州的事儿明年就会陆续出结果了,看来父亲和苏州知府李叔叔那边,甚至是天子那里,已经有了些许眉目了。
黛玉琢磨了好半天,一面将其中与赖家有关的三页单独拿出来,携着前往探春屋里去了。
探春并不知道苏州的事儿,但却看明白了姑父的意思:既然此事有可能影响到老爷们的前程或者是宫里的大姐姐,倒不如来一个釜底抽薪,趁着御史台和其他任何人不曾发作的时候,将事情老老实实交代到相关部门,主告奴,顶多是一个管教不严的罪名,可前往不能让人罗织出来,反倒是将脏水泼到家里人身上。
“到底是姑父,直取要害。”探春不得不佩服,“现如今内院这边,我也查探到了几件与赖家有牵连的事儿,我想,等着正月十五一过,我们在一起去见老祖宗,林姐姐看如何?”
黛玉见探春已经有了决断,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呢,侍书在外头说宫里头来人了,请林姑娘,黛玉便只好起身:“三妹妹,那就等我回来再说。”
到了贾母上房,见到了太上皇那里派来的单公公,原来是上一回太上皇说了,等着雪后要邀请黛玉和惜春一道去西山,太上皇与甄太妃后日动身,差人来先接了黛玉惜春入宫,在元春处住一晚后,与太上皇他们一道出发。
两个姑娘自然赶紧收拾一番,虽然有乳娘丫鬟的,可贾母到底不放心,亲自来看一趟她们带的衣服够不够之类的,又叮嘱一番:“虽然是太上皇邀请,可到底要守规矩些,一定要小心谨慎。”
贾母虽然多次出入宫廷,却都只是参加正经宴席,太上皇年轻时候爱狩猎,贾母也曾随着丈夫陪着圣驾去过皇家猎场,可与黛玉她们都不一样,因此也没有什么经验好传授的。
黛玉反倒是要镇定许多:“老祖宗只管放心,太上皇最是慈祥的,再说了,平宁郡主也会去,我们若是不懂的,自然多问平宁郡主。”
无论贾母有多不放心,也只能看着黛玉惜春带着贴身丫头出发了。黛玉带了紫鹃雪雁,惜春带了入画翠云,行李也不太多,只是换洗衣物。黛玉还将最近的游记手稿一并带了去。
到了元春居住的春恩殿,黛玉和惜春才得知,此番太上皇要去西山,带的人并不多,甄太妃之外,就是平宁郡主、四公主家的宜宁郡主,再有就是黛玉和惜春:“西山还是冷了些,虽然行宫有人照料,但昭宁郡主都不乐意去。”
听见昭宁郡主不去,黛玉和惜春都松了一口气:这个敌人不去太好了,不然万一发生点什么,那才麻烦了。
“此外,听闻二皇子和三皇子是陪同前往的。”元春并不知道黛玉与二皇子萧祺已经认识,想着万一碰上说话什么的,所以决定还是给两个妹妹说说两个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