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昂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怒发冲冠的摔袖离去,约莫是报道上搭配的照片,叫住了他——
一个穿着深色戗驳领校服外套的年轻人,拉着身边小孩子的手。
天色已经偏黑了,太阳低低的落入山去。
老槐树的巨大影子摇摇晃晃的披头盖下。
微微发暗,也微微发蓝。
大概是某种奇妙的巧合,在夕阳将落未落的夜景一刹,记者用手里的手机随手拍出的图像,显色效果竟然有点神似于几十年前他使用的老式的云南红塔牌黑白感光胶片的显影效果。
照片中的很大部分,都被错误的光线以及手机AI算法不恰当的背景虚化效果,涂抹的光暗交织,影影绰绰。
只有对方手里牵着的那个正在转圈的小女孩的衣服,被错误的追焦了,提的很亮。
裙摆旋转成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圆。
仿佛一朵盛开到一半的少见的暗紫色的多彩茉莉花。
大多数人。
纵然是老练的政治家,或者被拍摄经验丰富的平面模特。
他们正常生活自然而然的情绪流露,与明白自己在拍摄一张非常非常重要,可能会被刊登在报刊上的大照片时,整个人的神态动作,都是会在两者之间发生非常轻微的变化。
这就是所谓面对镜头的“紧张感”。
专业的人像摄影师,工作中的一大部分重点,其实就在和模特沟通,消除这些紧张感之上的。
林妙昂是位经验无比丰富的室外摄影师。
在照片上耕耘了一辈子的人,往往有那种经年老相机客常说的那种“杀手本能”。
一张照片,到底是不是摆拍的,模特身上的情绪,到底是不是演出来的。
林妙昂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靠着直觉分辨出来。
虽然这张照片拍的很模糊,他们的五官也不是很清晰。
可是直觉告诉他,这里面的“戏”是真的。
小姑娘的开心、快乐是真的。
年轻人的开心、快乐也是真的。
甚至就像年轻人牵着小姑娘的旋转的那只手一样。
图片上他们两個人的情绪是连在一起的——那是一种不搀假的链接在一起共情,而非是被导演安排好摆拍时,硬贴在背景上,如同临时拼凑到一起的两个人形木偶。
所以即使这张照片拍的很烂,林妙昂也是位讨厌手机AI计算摄影的老派传统摄影师,但他看了几秒钟后,潜意识里依然在告诉他:“这是一张好照片。”
值得得奖的那种好照片。
虚假的土壤只能开出虚假的花。
摆拍的照片,也是极难极难酝酿出这样的情绪的。
林妙昂跑去问了问他熟悉的那位责编,关于这次禁毒特别刊上面几篇报道的情况。
然后又装作随口唠家常的样子,和那位拍摄这幅照片的杜文记者,小聊了十几分钟。
最后。
他周末又换了身衣服,自己开着车去好运孤儿院里做了两天的义工。
从头到尾。
没有一个人认出了他,林妙昂也没有和顾为经说过一句话,拍一张照片。
他只是默默的看了两天。
看着顾为经画画,抱着胖娃娃布稻咿咿呀呀的说些外人听不懂的外星话,看着他养的那只超级胖的肥猫和那个得了艾滋病的小女孩一起玩。
看着顾为经和那个清淡的如同玉兰花一样的女朋友,一起手挽着手,在吹落的白色花瓣间漫步。
他甚至坐在那边,一边掰着玉米棒子,一边默默的看着酒井胜子为她的那幅《为猫读诗的女孩》完成了收尾。
于是。
林妙昂就改主意了。
“那孩子是个很好的人,他也有个很好的女朋友。我喜欢他,他和你完全不一样。他是个温暖的人。”他眼神认真的盯着阮理事打量,“他比苗昂温更好,所以我要帮他。”
阮理事被林妙昂的眼神看的心里发毛,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
喂,什么叫我这样的人不会懂?
翻译翻译。
什么叫他是个温暖的人,他和我完全不一样?
你这是在骂人对吧!别以为我听不懂,你这分明是在指着我的鼻子骂人对吧!
唉唉唉!
你这厮真的好生过分,老子掏心掏肺,又是倒茶,又是温声相劝的和你说实诚话,你怎么能开口就骂人呢。
咱们还是不是文化人啦!
阮理事莫名奇妙的,觉得受到了人格上的严重鄙夷。
艺术家是个越往上层越吃香,越受人尊重,对道德的社会容忍尺度越大的的行业。
自从他当上美术协会的实权干事以来。
不。
早在他闯出一番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