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是全村人互相拜年,在家歇息的日子,一般初一不会去走亲戚,要到初二回娘家,走远亲。
村里人互相串门,男女老少,男娃子女娃子都各寻玩伴。
海棠刚穿过来在村里一直没什么同龄人的朋友,她成熟的心智,也让她跟那些拖着鼻涕的小孩玩不到一起去,本来每天装小孩就已经够累了,好吗?
连大姐茉莉跟锦葵都出去找自己的小姐妹玩了,海棠无所事事,只能央了行知,让行知教她认字。
行知也巴不得,他也不想跟那些吵闹的小孩一块儿玩,海棠叫他,正中他下怀。
罗氏从屋里出来,就看到这样一副场景:一个眉眼清秀的小男孩,和一个梳了包包头的小女孩,两个人头挨头,脸对脸,正写字写的认真呢!时不时抬头,四目相对,相视一笑,分外和谐。
罗氏轻轻一笑,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溺爱,轻手轻脚的从门边出去了。
正写着字呢,茉莉和锦葵带了她们在村里的小姐妹回来玩,真是莺莺燕燕一大堆。
海棠也写不了字了,赶忙收起东西。
胡氏也从里面走出来,热情招呼着,海棠看着这些小女孩,努力从脑海里寻找记忆。
穿葱绿色新外罩衣的是沈里正的孙女小云,浅粉色上衣的是她的妹妹小莲。
还有赵乾和赵坤两人的孙女金香和银香,和沈高山发小沈江,沈河的孙女梅子和妮子,是很文静的两个小女孩,这几个女孩子,都与茉莉,锦葵一般大。
海棠听着满屋子的叽叽喳喳声,那笑闹声,恨不得把屋顶掀翻了去。
世人都是爱热闹的,海棠当然也不例外,也加入这堆莺莺燕燕里。
倒是行知和桑榆,桑榆年纪大些,如今已经十一岁,见到这么多女娃子,脸皮薄的他,早拉了行知躲出去了,也不知去哪里串门子了。
初二一大早,大家都早早起床,今天不仅裴氏罗氏两要带着孩子回老家,出嫁的沈满韵和沈满盈也要回家来。
胡氏老早就在准备两个儿媳妇带回娘家的年礼,今年家里富裕了,还起了房子,这礼可不能太薄啰,惹得人笑话。
家常做衣服的麻布一家两匹,上好的棉布一家一匹,老母鸡一家两只,县城买的点心一家两包,腊肉一家一刀。胡氏还一家拿出五百文钱递给媳妇。
“这是给你们的,是给谁还是自己攒着或是多添些拿给娘家,我都不管。”
裴氏与罗氏赶紧推拒:“娘,我们手里都有银子,怎好要您的钱。”
胡氏手还僵在半空中,眉毛一掀说道:“嫁到我们家来一年到头回不去看爹娘,给点银子尽尽孝心,再说了,咱家的银子都是你们年轻人挣来的。快拿着。”
裴氏与罗氏感动的热泪盈眶,恐怕这份心意也只有亲娘才可比拟了。
“那就谢谢娘了。”罗氏与裴氏一齐说。
海棠在一旁看着也是感触万千,前世读了那么多小说,见过的恶婆婆数不胜数,像胡氏这样不偏私,不藏私的婆婆万中无一。
海棠很高兴能穿越到这么一家人中,满满的都是温情。
在家耽误一会,海棠一行人到姥娘家,已是午饭时分,姥娘一家人都在门口翘首以盼。
罗氏爹早已过世,只剩罗氏娘亲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长大,三个哥哥,罗氏是最小的一个。
早些年日子过得很是艰苦,后来,三个儿子长大了,都有一把子力气,又肯下死力种田,日子才好起来。
但即使这样,罗氏也没受过什么苦,出嫁时更是倾全家之财力,买了唯一一支金钗。
驴车停在一扇朱红色漆的大门前,门前海棠姥娘,大舅,二舅,三舅全都伸长了脖子。
沈满仓率先跳下车,接着是锦葵海棠两姐妹,罗氏落在最后,抱着桑杰。
众人见面先一阵寒暄,海棠姥娘不由得埋怨罗氏:“怎地到现在才来,我眼睛都望穿了。”
罗氏见了娘亲,哥哥高兴的很,莞尔一笑道:“家里有点事耽搁了。”
说着沈满仓就开始从驴车里朝外拿礼物,海棠大舅见了不禁说道:“一年难得来一回,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沈满仓笑着说:“也没有什么东西,都是些家常吃的用的。一会二舅哥,小舅哥回去也带回去。”
由于罗家几个舅哥都结婚生子,早就分家单过,海棠姥娘跟着大舅一家生活。
海棠二舅是个黑红脸汉子,此时爽朗的笑道:“哈哈,妹夫,那我们可就不跟你客气了,一会吃饭,咱们好好喝一盅。”
沈满仓也应着,几个汉子拿着东西进到里屋。
一群半大孩子都笑闹着跑出来,大的小的足足有八个,海棠见了眼皮直跳,这人也太多了吧,真是子孙兴旺。
大舅家最大的表哥已经14岁,取名罗成。第二个表哥11岁,取名罗明,第三个表哥7岁,取名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