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夜接到电话已经是第二天早上,来电显示是羊城的号码。“喂,哪位?”他接听并直截了当地问。
“您好,苏夜苏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熟悉的嗓音。
不过苏夜一时之间没想起在哪里听过这声音,便回道:“是我,你是谁呀?”
“苏先生您好,我是曲小姐介绍来找您的。她说您有关于买卖的事想找我商量,不知现在方便详谈吗?”对方自报家门,“对了,苏先生,我之前曾送您一家去过香江,您或许还记得,我叫张新民,大家都叫我捞仔。”
直到这时,苏夜才豁然开朗,原来是他——那次单独驾船送他们去香江的那个年轻人。
“嗨,捞仔,上次的事还没机会谢谢你呢。没想到,原来是婉瑶姐找你帮忙。”
“苏先生,咱们算是老朋友了。我这边做的是彩色电视机生产业务,你看你们那儿能不能接手销售?”
看出是熟人,苏夜也不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
“彩色电视?每天大概能供应多少台?”
捞仔想了想,开口问道。
苏夜知道自家生产线的能力,一条线一天大约产四百台,五条全开的话,一天两千两百台没问题。但考虑内地的消费状况,全面投产不太现实,初期开通一条生产线就算不错了。于是他回答:“大概每天四百台左右吧,你觉得能接受吗?”
“四百台!”
捞仔听后显得有些为难,“苏先生,实在抱歉,我的生意规模不大,承受不起这么大的量。如今内地的情况比您离开时更加严峻,别说四百台,就连三五台我现在都不敢轻易接手。国内目前没人敢做这笔买卖。”
听到捞仔的回答,苏夜意识到那件事的影响已波及全国,彩电销售成了个难题。现在是1965年,离1978年还早得很,总不能一直这么拖着。
然而现状便是如此,他无奈地与捞仔又聊了几句后挂断电话。
虽然他知道国内即便形势再严峻,总会有一部分富裕家庭仍会追求生活品质。但现在显然不是冒头露面的时候,更别提买电视了。
这意味着苏夜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在香江内部自行消化,要么开辟海外市场。可后者面临的困难在于,自家生产的彩电品牌不响、实力不足,鲜有人愿意掏钱购买。
苏夜思索了一整天,既然内销和出口这条路行不通,那就只能死磕香江本土市场了。实际上,香江的市场规模并不小,只要经营得当,支撑起一家电子产品公司不成问题。
未来的销售手段多种多样,只要巧妙运用,没有什么商品是卖不出去的。他拥有超乎这个时代几十年的经验记忆,随便拿出几招,就能让娄父的电视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是稳定销售渠道,一旦建立起来,扩大生产、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就相对轻松许多。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公道始终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想到这里,苏夜心中有了初步规划,并决定等整理出一份系统的方案后再与娄父深入讨论。
当下最重要的是餐厅连锁业务的发展。不管超哥还是四大探长谁能在这场大战中胜出,他都要从中捞取足够的利益,甚至借此机会将川府私房菜的品牌彻底打入香江人心,让所有人提到川菜就会想到这里。
这样一来,这里就会成为他源源不断的财源。
次日,料理好餐厅事务后,苏夜带上精心编写的规划书,直奔娄父的夜晓电子厂而去。
经过一天的策划,他已经拟出了未来在香江的销售战略,包括市场布局、产品推广、打造爆款等方面的具体建议,规划十分详尽。
来到电子厂,见门口已有保安站岗,苏夜表明来意并完成登记后进入厂内。占地约十亩的厂区划分明确,前方为办公区,中部是仓库,后面则是生产车间,每个区域之间还有大门相隔,安全措施相当到位。
走进办公区,找到厂长办公室,苏夜轻敲了敲门。
“请进!”娄父在里面应声道。
推门进去,只见娄父正在埋头看文件。
“爸,忙什么呢?”苏夜笑着打招呼。
娄父一听是苏夜,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迎上去:“哎呀,你怎么来了?”
“一直听你说工厂的事,没来现场看过。刚好今天有点事找你,就过来了。现在工厂怎么样了?何时能开始正式生产?”苏夜问。
“刚刚装上第一条生产线,工人还没招齐,关键岗位还得培训。短期内肯定没法生产,最少也要一个月才能正式开工。”娄父担心苏夜不清楚详情,详细解释道,“而且产品的外观和电路设计还在加班加点赶工,没有设计图纸,即使想生产也没法做到。”
父子俩落座后,苏夜将手中的策划书搁在桌上,低声说:“内地那边我已经联系过了,形势比预想中更为严峻,对内地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已经没人敢公开购买彩电这类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