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 / 3)

贾璋拜师后第二天就开始上学了,蒋凤举这位西席先生给学生贾璋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计划。

每日上午,学习《杂字》与三百千读书识字打基础。

下午诵读《声律启蒙》与《千家诗》,学习音韵、积累典故、培养文采。

至于经义训诂,贾璋年纪太小基础不牢,还不到学那些的时候。

蒋凤举安排的学习内容算不上繁重,主要贾璋年纪太小,蒋凤举怕把孩子累坏了。

至少在贾璋的骨头彻底长结实前,蒋凤举都不会给他安排太多的任务,甚至对他的要求都不会太高。

大抵只是要求他做到通明事理、基础夯实,不自傲厌学,也就算可以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不繁重是按照蒋凤举的标准来的。

在贾璋的哥哥贾琏眼中,这些学习任务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他八九岁时都没吃过这样的辛苦。

可看到贾璋甘之如饴、举重若轻的样子,他也不好有异议。

总不能拦着弟弟上进吧?

贾璋不怕苦不怕累,当然是因为他不是真小孩。

坚持不懈,努力上进等等美德对他而言毫无难度。

不过是摆脱富贵人家的惫懒心态,日复一日地努力学习。

这些事看起来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也不难做到。

相较于前世,眼下的辛苦是他在三清面前求五百年也求不来的福气。

贾璋天赋异禀,又如此努力,蒋凤举老怀大慰。

如此一来,他未免又给贾璋加了些课业种类,标准也提高了不少。

这也就是说,在蒋先生的带领下,其学生贾璋不但要学大学,还要学小学的学问。

当今之世,读书以举业为重,举业则以经义为本。所谓经义,就是大学。

世人为了科举大多苦读四书,精研集注程文。及至五经,则只专治一本本经,其余不过草草通读不求甚解罢了。

大学尚且有所偏重,更别提以文字训诂为代表的小学了。

虽说大儒名家都必须精通训诂文字,以此阐释经义。但是世人求官之心总比向学之心炽烈。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寒门士子亟需考中功名改写家族命运,而且他们也没有条件钻研学问。

但若是出身富贵膏粱的读书人还这样做,就难免有些急功近利。

蒋凤举出身寒微,四十余岁才考上三甲,就算留在翰林院为几无出将入相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费劲巴力地留在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

无非是想博个清贵名声给儿子铺路罢了,只可惜儿子壮年病逝,这简直就是蒋凤举的锥心之痛。

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蒋凤举如此安排贾璋的学习内容,就足以见到他的远见卓识。

国朝官场有非翰林不入阁的潜规则。因为这一点,官场众人向来视翰林官为“储相”。

但蒋临在翰林院里冷眼看着,前程远大的翰林官固然不少,但更多的人还是要坐半辈子冷板凳的。

想在翰林院那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出头,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诚然,翰林清贵,但翰苑里的斗争也十分激烈。在这地方想要往上升,功绩、才华、资历、清望、圣心,这些一样都不能少。

只有这些全都有,才能平步青云。

只有平步青云了,才是所谓的储相。

若是没有,即便翰林也不过是贫寒清流,储相之名更是无从谈起。

况且想要进翰林也不是容易的事。

若是能考中鼎甲还好,一进翰林院就是六七品的官了。

可若不是,那就要考庶吉士,做满三年后才授官七品。

而像他这样出身三甲的同进士,熬满三年,也不过在翰林院里混个正八品的小官罢了。

起点如此之低,前程自然也就差了。

抡才大典三年一次,每个人一生参与科举考试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想要年纪轻轻就直入翰苑平步青云,毫无疑问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蒋凤举看来,贾璋的起跑线可不低。

首先,贾璋出身勋贵,家里不缺钱财,读书科考毫无后顾之忧。

其次,他父亲贾赦是一品将军,就算没有权势,但至少邸报大诰样样不缺。

别的暂且不论,单这一点,他就已经走到了不知多少人的前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贾璋资质上佳,几近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资十分难得。

贾璋的起跑线越是高,蒋凤举就越舍不得耽误他这个良才美质。

贾璋对蒋凤举给他拔高标准的事情也心知肚明。

可作为一个假小孩,他完全可以接受蒋凤举的安排,才不会哭闹着向邢夫人告状。

他自己也想给自己打

最新小说: 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 全民转职:亡灵法师最弱?十万大军碾压神明 顾总别虐了,夫人喝了忘情水! 肥妻变成小辣娇!糙汉老公宠上瘾 被渣后,我成了京圈太子的白月光 重生离婚:从继承遗产开始变强 校花姐姐超凶猛 宴予笙笙 小萌新强闯娱乐圈 真千金被读心,全家靠脑补自我攻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