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木赞大区的男性,也许是继承了先祖牧民的血脉,卢灿所见之人,壮汉居多,身材不算高大,但身板绝对厚实,像一堵移动的砖墙。
难怪这里在中世纪盛产战士。
卢灿上下打量着他,身高一米七五冒头,寸根短发,非常壮实,蓬蓬松松的大胡子,很久没修理,面孔褶皱中全是洗不干净的窑土灰。刚才握手时,那双手满是老茧,如同篮球皮纹,硬实扎手,应该是常年下窑洞劳作的结果。
“奎恩斯先生,你可以说了……”
等侍者送来咖啡后,卢灿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身子微微后仰,点头示意。
“啊……是这样……”奎恩斯捧着咖啡喝了一口,坐直身子,尽量让自己显得更镇静。
“我的祖上和托马斯的先祖,当年他们一起去东方探险……他的祖上是蒙托邦爵士的秘书,而我的祖上是司令的一等侍卫。”
先有佛教,再有佛经,最后为佛造像,彼此出现相隔的时间并不长。
佛教在中华大地两千年的传播,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出现了法相宗、天台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禅宗、三论宗等几大宗派。
与之相对的是,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最终,佛教文化成为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三大基础文化之一。
佛造像历史悠久,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共有三个“完美期”。这三个时期的佛造像,在行业内公认的有较高收藏价值。
第一个时期自然是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北魏的“云冈石窟”,还是“南朝四百八十寺”,都代表着佛教文化的全面兴盛。
北朝
佛造像表情略微显“恶”,衣纹深刻,线条隆起,莲瓣形背光;而南朝的佛造像秀美典雅,带“女相”。两者都留下永久性的文化瑰宝——北朝的云冈石窟,南朝栖霞寺的千佛岩石刻造像,可以供后人研究及瞻仰。
第二个完美期在盛唐。
此时的佛造像,面相丰满,发型除了螺纹式,又发展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西游记》电视剧中,如来佛祖的造型,就是典型的唐代佛造像形态。
唐代佛造像的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有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而且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感。
第三个完美期在元清,对不起,没有明。
明代大多数皇帝崇道,对佛教虽无压制但也不扶持,这使得当时佛教遭受道家的挤压,所谓的佛家文化或者佛造像的水平并不出彩,多继承唐宋遗风。
元朝崇信藏传佛教,尤其是黄教,为中原佛教文化带来一缕新风,而清朝同样如此。元清这一时期的佛造像中,藏传佛造像大行其道。
清代的佛造像,工艺已经登峰造极,五官、身材比例、衣着、衣纹、饰品,精致到了极点。其中,又以皇室供奉的藏传佛造像最为优秀。
卢灿轻轻晃动手中的照片,掩饰内心的震惊。
他手中就是一张龙尊王佛造像的照片。
龙尊王佛全称“龙种上尊王佛”,是佛教礼仪活动中称颂的三十五佛之一。
佛经记载,文殊的现身为菩萨,辅助释尊教化大众,但实际上他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是果位上的如来。过去世称“龙种上尊如来
”、现在世称“欢喜摩尼宝精佛”、未来世称“普见佛”。《首楞严三昧经》记载,龙尊王佛在过去世成佛后,寿命达四亿四千万年,度尽了世间天人,功德无量。
此尊龙尊王佛面相饱满方正,五官刻画清晰,棱角分明,双眉间点白毫,双目微闭,大耳垂肩,温和端详。
佛头发髻造型较为锐尖,顶宝珠。身披佛衣,层迭有致,其上錾刻细密的花纹。右胸及右臂袒露,双手结甲胄印,双腿结跏趺坐于双层仰覆莲花座上。
佛身背后有七条龙(实际是蛇,佛家尊称为小龙),罩于佛头上方。
整像鎏金华丽,面身等肌肤处泥金彩绘,工艺精美绝伦。
这应该是乾隆时期的精品佛造像。
尽管奎恩斯看起来很老实,但卢灿依旧不敢放松,在端详这幅照片时,眉头越皱越紧。
这种表情,通常都会给卖家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也是为后续交易做铺垫的必然手法。
果然,奎恩斯有些不踏实,他探头看看照片,在扭头瞅瞅卢灿,“维文先生,有什么问题吗?”
卢灿摇摇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有点疑惑。”
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最容易让对手慌神。
郑光荣一直说卢灿不会讲价,卢灿从来不辩驳。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并非不会讲价,而是经常不自觉的将二三十年后这件物品的价值,带入到脑海中。
其实,真的论到讲价的策略方法,郑光荣还未必有他经验丰富。
对方还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