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令等小五退下去后,拿起笔在一个纸条上写了几句话。然后把纸条塞到一个小小的竹筒里。从墙角的笼子里抓出来一只信鸽,把竹筒绑到信鸽的腿上,从窗口把信鸽放飞了出去。
王氏想到明天两个孙子就回来了,和赵艳商量着准备做些馓子和米糕。娘俩在厨房里开始忙碌着,和面,蒸糯米,油炸。
而月石和俩个孙女待在堂屋里,月华和锦儿拿着三字经看,遇到不认识得字就问月石,月石不仅告诉两个孙女怎么读,还用水在桌子上写下来,让月华跟着写,锦儿虽然不动手写,但也盯着看爷爷和姐姐如何下笔。
月石无意间看到了锦儿的认真的样子,忽然灵机一动对锦儿说道:“锦儿,爷爷写一个字,你跟爷爷学着写好吗?”
锦儿点了点头说:“好”。
月石想了想,沾着水在桌上一笔一划写下了‘月’字,锦儿从月石下手写的那一刻就认真的看着,等月石写完,锦儿想了想,然后扶着月石的胳膊站到了凳子上,月华怕锦儿摔了,便用双手扶着锦儿的腰。
锦儿用食指沾了一下水,然后在桌子上开始认真的写字,月石和月华看着锦儿写,只见小人一笔一笔的写,下笔的顺序竟然一点都没错,虽然因为小,写的字不太好看,但字体是没错的。
月石和月华瞪大眼睛的看着锦儿,锦儿看爷爷和姐姐看着自己,用手抓着头上的小揪揪说道:“爷爷,姐姐。”
锦儿的喊声让爷孙俩回过神来,月石笑着揉着锦儿的头说:“锦儿写对了,真聪明。”
月华也笑着说:“锦儿你太聪明了。”说完抱着锦儿在屋中转了两圈,逗着锦儿咯咯的直笑。
月石看着姐妹俩陷入了沉思,“锦儿平时的一些表现,聪明的超出了常人。这事必须和家人商量一下,不能让锦儿的聪明展现在外人的面前。但是也不能埋没了孩子的聪慧,应该让孩子适当的学东西了。”
“嘭,嘭,嘭…”突然从大门口传来了敲门的声音。月石听到敲门声,忙往院中走去,到了大门前说道:“谁呀?”
门外传来回答的声音:“是我,县里昌顺当铺的赵理,我带来了月明的信件。”
月石听到赵掌柜的话,忙把大门打开说道:“赵掌柜请进。”
赵掌柜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信说道:“月叔我就不进去了,一会了还有事要去办。这是月明写给家里的信,这几天芙蓉镇发生人口失踪的事县里的人都知道了,月明怕你们不放心,就写了封信让我办事时顺便带给你。”说完把信递给了月石。
月石接过信说道:“谢谢赵掌柜的。”
赵掌柜回道:“不用客气,既然信送到,我就走了。”说完踩着马镫就要上马。
这时门里传来了王氏的声音:“赵掌柜稍等一下,我家里正好做了吃食,我给你带一些,你路上吃。”
赵掌柜一听有吃食,眼睛瞬间亮了,抬腿从马镫上下来,转身对王氏说:“那我就不和婶子客气了,月明每回带回去的吃食都好吃,我巴不得天天吃呢。”说完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
王氏笑着说:“你喜欢吃就好,想吃什么告诉月明,我给你做,到时明儿回去给你带。”
赵掌柜对王氏说道:“那就多谢婶子了。”
这时月华提了个纸包来到王氏的身边,把纸包递给了王氏,王氏接过纸包,放到赵理的手里说道:“拿着,里面是馓子和米糕,在路上慢慢吃。”
赵理接过纸包,放到马背上的背篓里,然后跟月石夫妇道别,骑着马往村外奔去。
月石夫妇和月华走进院子,关上大门,三人走进堂屋。月石坐在凳子上,把月明的信打开看了起来。
看完后对王氏说:“儿子说他在县里一切都好。他走的那天,从镇上往县里赶的路上,在一段小路上休息时,距离他有五米多远的地方有一棵大树。在树下的草丛边还真看到了银子,且是一块不小的银子,大概有二两的样子。儿子在信里说,他当时还真动了想捡银子的心思,但一想到锦儿说的话,就没去捡,骑马就往县里赶去了。后来就听说,芙蓉镇附近的村民有人捡银子失踪了的事,儿子怕我们担心,就写了封信回来。”
王氏听完月石的话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