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执行的是一国两制的政策。
单说穿著这一项,忽必烈并不要求汉人“剃发易服”:蒙古官员都穿“质孙服”;而汉人官员选用的是大唐盛世时的“雍容华贵”的官服上朝。
平民百姓穿的更是五花八门:有穿宋朝服装的,有穿金国衣裳的,还有著大夏国服饰的,加上各国色目人的装束,真可谓千奇百怪,形态万千。
【一】《陌上桑-上阙》汉乐府 韩红.作曲 妙子.演唱
宋元时期,若是汉人女子出门参加什么活动,一般是穿“大袖衫”。
但是,现在正值盛夏,又要走那么远的路,若是穿着如此肥大厚实的正装出行,岂不要把舜华累死、热死?
于是,舜华便找了一套半透明的朦胧质感十足的绢丝襦裙,准备穿上。
[独唱]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少女时的舜华,是一个很会打扮的女孩。要不然,又怎会把西邻的黑良臣迷得三魂五道的呢!
今天,她要为自己做一次“笼沙”的穿着混搭。
何为“笼沙”?此语出自唐代大文学家杜牧的一首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追求的,就是那种“月朦胧,鸟朦胧,浑身上下都朦胧”的感觉。
襦裙,是元代女子最常见的打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的短襦或衫,叫做“襦”,一般到腰间;紧身的长裙,外加半臂,还佩披帛。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独唱]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舜华选了一件粉绿色的绢面直领单襦穿在了身上;下身搭配了一件同颜色的,以极轻纱料编制而成的外衬长裙。
她将襦衣放在长裙之内,长裙之外再系上一条铜绿色的腰带 ,腰带的下端又打了一个蝴蝶结。
这套襦裙都是半透明的,朦朦胧胧的,内里的“抹胸”与“围件”若隐若现……这岂不让,所见之人想入非非?
于是,舜华在襦裙之外,又加了一件橘红色的缎面半臂,和一条短的不能再短的米色“超短裙”。如此,不至于走光,而且还可以让整体造型更加有层次感。
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直领[或交领右衽]的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
舜华又在超短裙的腰间,饰以一条铜绿色的宫绦。
宫绦,一般以丝带编成,在丝带的中间再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住裙幅,使其不至散开而影响了整体的美观。
舜华戴好了耳坠及头饰,便走出了小里间。
[和声]
头上倭堕髻(哟),耳中明月珠(哦)。
缃绮为下裙(啦),紫绮(呀 啦)为上襦(啁赛呦)。
舜华的这一习朴风汉裳,整个人显得自然淳朴而又有气质。
她对着躺在炕上的苟乐本,转了一个圈,问道:“他爹,你瞧,怎么样?”
苟乐本看了一眼,嗤笑说:“这又不是要‘出台’,你穿的这么扎眼,干嘛?”
“说什么呢,谁出台?”舜华剜了丈夫一眼,逗弄道,“难不成,你想当龟公?”
“龟公,我又不是没干过。”乐本道,“当初,在‘莳花馆’时,我不是还干过一个阶段的打杂么。当时,我就发现,但凡是打扮的像你这么‘露’的女子,一般都想‘跳槽’……”
“怎么,害怕了?”舜华媚了丈夫一眼,又问,“怎么,我就这样空着两只大手去?”
“噢,”乐本说,“桌子底下,有两瓶好酒,你给那松老三带上……他不就是喜好喝个酒么!”
舜华又问:“就是甄大哥送你的那两瓶?”
“是啊!”苟乐本回了一句。
舜华低下身子,爬进桌子里,从里面掏出了两个“细料条”的酒瓶子。
这两瓶酒,就是去年秋天赈灾时,甄友乾捐了一车的粮食换回来的“一担粮”酒。友乾不常喝酒,便送了两瓶给苟乐本过年喝。
舜华不舍道:“你过年都不舍得喝,却要送给他?”
“这求人办事的,就得投其所好……”苟乐本说,“等你借来了钱,我们做成了这一单大买卖,什么样的好酒喝不上?”
舜华又找来了小篮子,把两瓶酒平躺了进去,上面再盖一块小花布,提上它,便出了门。
【二】《陌上桑-中阙》汉乐府 韩红.作曲 妙子.演唱
着什么样的装,就得有什么样的走路姿态。
长裙本就限制了走路的速度,让人不得不放缓步子。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