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老朱陛下正召集群臣商议御史台改组监察院的事情。
此次御前会议由太子标主持,御史大夫刘伯温主讲,连带着六部尚书、通政使、内阁大学士等朝堂重臣,一直足足商量了几个时辰,甚至于连午饭也是一起在乾清宫这里用的。
商量完了正事,老朱陛下也是将自己的目光看向窗外。
此时竟然开始飘起了雪花,想到那夜吃火锅时李祺所说的事情,老朱陛下更是显得忧心忡忡。
“这天气确实是冷了很多,杨爱卿,近些日子京师附近可曾出现流民?”
户部尚书杨思义立刻汇报道:“的确如此,受战乱、饥荒、酷寒等因素影响,大量逃荒的流民正往京城赶来,目前在京城的外城中已经有数万流民涌入,五城兵马司不知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定夺!”
流民,这一直都是历代王朝面临的棘手难题。
不管是战乱,还是饥荒,又或者是眼下的酷寒,百姓活不下去了,都会下意识地逃向大城市。
而金陵作为大明王朝的都城,更是这些流民饥民的主要汇聚之地。
这流民一旦多了,那可就不好管理了,动辄他们就会干些抢劫偷窃的勾当,只会使得京城犯罪率大大提升。
群臣也就此事展开了议论,有人主张驱逐,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样容易激起民变,会议上又一次出现扯皮对呲,反正各有各的主张。
老朱陛下也很苦恼,大明多地受灾,加上战事影响,国库现在也没什么钱赈灾了,结果各地流民居然跑到京城了,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
流民一多,那大乱骤起,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就真可能会被动摇。
但是,赈灾济民,这是要钱要粮的。
北伐大军的物资缴获,正在送回大明的路上,那些大部分都会作为有功将士的封赏,再加上沿途损耗,根本就指望不上。
这流民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老朱陛下有些烦躁。
他自问称不上爱民如子,但这些毕竟都是他的子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冻死呢?
必须要想办法赈灾济民!
至少帮他们熬过这个冬天!
“咱听说,仅仅只是在京城这里就已经冻死了上百人,也不知道这天下到底要有多少人要被冻死,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臣等无能,无法为陛下分忧,为民解困,实在是惭愧!”
听到老朱陛下这话,群臣都是躬身跪地请罪。
他们自然能够感受到老朱陛下忧国忧民之心,可是面对这自然的力量,他也是没有什么办法。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冬天冻死人,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冻死。
只是今年似乎冷得更厉害些,这才十一月初,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京城就有上百人被冻死这天气实在是太冷了。
刘伯温一直没有动作,而是看向了朱标。
太子爷立刻会意,笑着提醒道:“父皇,今日是蜂窝煤开业的日子,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对啊!
还有蜂窝煤!
老朱陛下顿时眼睛一亮。
“那好,我们一起去看看!”
群臣闻言都有些茫然,蜂窝煤是个啥子?
不过既然皇帝陛下都开口了,他们也不好拒绝,于是忙答应下来。
这跟皇帝老大出去微服私访,一起出去搞活动,这样的机会可是很难得的,哪有错过的道理。
大中市。
今日异常热闹。
就在珍宝楼不远处,又有人盘下了一条街。
据说这是专门售卖木炭薪柴的,将会推出一种新品薪柴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还有优惠活动。
此刻这条街道人山人海,挤满了前来围观看热闹的百姓。
李祺就站在珍宝楼最高处,好整以暇地看着下方的开业大典。
他是不准备去的,不符合自己毒士的人设。
这种所谓贤名,反而会成为他的桎梏。
不过李祺将此事委派给了好兄弟李景隆以及太子标小舅子常茂。
此刻李景隆就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面,卖力地吆喝着。
“诸位乡亲父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今日乃是我青龙山煤业开业的日子,太子府有感于百姓炭火薪柴不足,所以特意研制了这无烟无毒的蜂窝煤,平价卖给所有百姓!”
“这蜂窝煤,不仅无毒无害,而且一个只要两文钱,一家一天下来只要花上不到十文钱就可以做饭、烧水、取暖,比起用木炭和柴火来便宜太多,这是太子殿下的一片心意啊!”
李祺站在高台上面,听着常茂和李景隆吹捧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