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早已在大门外搭起了硕大的灵堂,将灵柩放下后,杨子伦转身就走。
“伦哥,天快黑了,你要去哪里?”
“我有点事,你们在这里等我就好。”
左中正在驿馆里坐立不宁,他焦急地等着杨子伦。
他明天就要上朝递交奏折。
杨子伦的话彻底启发了左中正,他对奏折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但他的心里还是很忐忑,对奏折总觉得信心不足,所以约杨子伦再来帮他看看。
见杨子伦走进了驿馆,左中正顿时大喜。
“杨子伦快来,明天就要上朝了,你帮我再看看。”
左中正毫不废话,立即将奏折递给了杨子伦,杨子伦接过细细地看了起来。
果然,左中正开了窍,原来万余字的奏折精简到只剩几百字。
杨子伦点点头,左中正的笔力着实不错。
左中正见状问道:“杨子伦,还不错是吗?”
“左大人的笔力已返璞归真,着实不错。”
“可是,杨子伦,我怎么总觉得离你说的千古名奏还是差了很多呢?”
“左大人,没事,我来帮你润色一下。”
“你帮我弄一块长五尺宽四尺的木板,上面蒙一张白纸,再搞两支炭条和一块白布来。”
左中正闻声大喜,立刻转身出去了。
杨子伦坐到桌前沉思了一会,提笔写了起来。
不一会,左中正回来了:“杨子伦,都按你的要求搞好了,就放在门外。”
杨子伦递了一张纸给左中正。
左中正低头一看,禁不住念了起来:“赵飞素有大志,常以驱逐鞑虏为己任”
念着念着,他的手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
看着杨子伦写的内容,他知道这封奏折稳了,这必将是一封流传千古的名奏。
自己的名字也将载入史册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他抬头看向杨子伦,禁不住老泪纵横。
以他的文识底蕴,岂能不知杨子伦这页纸的分量。
他不仅要替自己的奏折扬名,还要把赵飞拔到一个更加高的高度。
这样在历史上,左中正荡胡奏必定和赵飞一起双星闪耀。
左中正颤抖地问道:“杨子伦,这些真是你写的?”
杨子伦笑道:“不是我写的,这是大晋王朝左中正左大人写的荡胡奏。”
“杨子伦,谢谢你,谢谢你。”
左中正一下子泣不成声。
他心知肚明,有了杨子伦这些点睛之笔,荡胡奏必将名满天下、千古流传。
足了,足了,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此刻他恨不得还有更多的传家宝可以送给杨子伦,以表达内心的谢意。
杨子伦笑道:“老左啊,明天上朝你别自己念奏折,让李玉庭帮你读。”
左中正疑惑地问道:“为何?”
“左中正念左中正荡胡奏,不够大气,念到溢美之词时,你会下意识不好意思。”
“老李人很儒雅,又是修行者,中气比你足,他念你的奏折会更自然。”
“最关键的是,奏折是你写的,你已熟稔于胸,念不住那种震撼感,懂吗?”
左中正顿时了然。
他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杨子伦是什么人啊,他竟然连这种细节都想到了?
杨子伦向左中正借了一个房间,将蒙着白纸的木板拿进去,独自呆在里面。
左中正没管他在做什么,他沉浸在杨子伦给他润笔的荡胡奏文字里难以自拔。
反正等下要一起去给赵飞守灵,到时自然知道他做了什么。
半个时辰后,杨子伦拿着蒙了白布的木板和左中正一起到了赵家的灵堂。
李玉庭,楚向天,晋明侯,燕王夫妇,兵部尚书等人早已到了,他们正在和赵卫国闲聊。
老爷子赵成栋不听劝,一直坐在赵飞的灵柩前,默默地将手搭在棺材上。
他抚摸着棺材,好像是在抚摸着赵飞一般。
赵飞是他最喜爱的嫡长孙,老爷子一直对他寄予厚望。
如今赵飞做出如此大的功绩,可惜人竟死了,老爷子心里的悲伤无法化解。
赵飞的夫人丁墨兰也一直坐在棺材边,痴痴地看着灵柩一动不动。
她整天水米未进,谁劝都没用。
看到杨子伦和左中正走来,楚向天喊道:“杨子伦,这么半天时间,你去哪里了?”
杨子伦没有回答楚向天,他拿着大木板走到了灵堂香炉边,看了看香炉和墙壁的位置。
他对李海毅说道:“小海王,去找几颗铁钉来,还有锤子。”
“伦哥,好的。”
李海毅立刻转身就走。
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