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大圣听罢,认为无更合适之案例,较卢勇之事更能体现“药即是命”之理。世间唯有“穷”是无法治愈之病,此案件恰是对生命与贫穷之最佳诠释,甚至比原本《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更加深刻。
若王哲剧本足够精彩,又能招揽一批杰出演员,即便票房难料,社会影响定然深远。这也是诸葛大圣如此积极之原因,此乃王哲赠予她的厚礼。
卢勇此刻说不清是悔恨抑或其他情感,却已身处绝境。因自身亦为患者,需持续服用价值两万两一瓶之“天价药”。
无罪释放后,卢勇重拾仿制药,不再替他人代购,偶或购买接近有效期之正品药物以维持表面体面。他曾惧怕,不敢再触及那条红线。
“夫君,不然我们迁居吧。近年房价上涨不少,你的工坊已然售出,不如移居小处,另谋小业如何?”若非无奈,卢勇不愿离开,不愿舍弃多年心血。无奈之下,他已被多方人士盯上,不得不出走。生意难以为继,每日有众多病友及其家属围聚于工厂之外,何以继续经商?
病友并非最可怕者,那些企图利用此渠道让他“带货”之人更为凶险,卢勇有妻儿需照料,正值壮年,只要能持续服药,尚可活命。因此,离开不失为最佳选择。
卢勇无奈地点了点头:“既如此,我们换一处居住吧,你先办理红红转学之事。”
卢勇之妻闻言,终于展露出久违之笑容。谁能知晓他们这两年是如何度过的?当初,宁愿秘密购药食用,一家人或许过得更为幸福安康。
临行之际,卢勇之妻忽然回首询问:“夫君,你可曾后悔?”
卢勇一时愕然,随即摇头:“不曾后悔,只是疲惫矣,也该更多为你二人考虑。”
当王哲等人赶到时,卢勇一家早已离去,女儿亦提前办理了转学手续,工坊更是在三个月前便已出售,最后的宅邸也在两日前贱价出售。
此宅为他们一年前所购,不仅远小于旧居,且地处偏僻。可见卢勇一家为避病友与恶势力,不得不隐姓埋名。此事令王哲联想到《功夫》中几位隐匿于猪笼城寨的大侠,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社会现状。
王哲等人并非未尝试查找卢勇信息,可惜对方原本就是为了避难,隐姓埋名,欲彻底了结过去,故难以寻踪。对此,王哲颇有微词,非针对卢勇,而是对那些病友与恶势力不满。
然而,此次“扑空”却激发了王哲的灵感,他将卢勇之案与卢勇一家最终遭遇相结合,创作出一部迥异于最初设想的剧本。此剧本实为出色,甚至超越了《我是善人犯》,因其罕见地未设一个真正的反派,剧中每个人只是立场各异。
即便是欺骗者的恶势力亦有人性光明的一面,那些令人同情又怨愤的病友,更多的是渴望生存。尤其是其中几句深刻台词,更是引人落泪:
“兄弟,这世间仅有一病,你永远无法治愈,那便是穷病。”
“疾病无药是天灾,有药无力购买则是人祸。”
“他们根本无力购买正品药物,只能依靠我带回药物救命。”
“四万两一瓶,我患病三年,食药三年,为购药丧失居所,拖垮家眷。谁家没有病人,你能保证一生无忧吗?我不愿死,只想活着,这有何错?”
你以为这仅是一部写实且深入人心的悲剧电影?非也,此片被王哲创作为一部充满讽刺与黑色幽默的喜剧之作。
在朝堂更迭之际,世态炎凉,一介书生王哲,竟著得一卷震撼人心之作,其中蕴含悲欢离合,引人入胜。然此书之名,颇费思量,‘药侠’二字似过于平庸,换作‘药神’方显威严,然卢勇其人,虽救世无数,结局却是令人唏嘘,药神之名,何以承载?
心中沉重,王哲提笔疾书,“我不是药神”跃然纸上,恍若天意,此乃书中佳名也。虽已撰毕,王哲亦难即刻付梓,此等揭弊之作,必引舆论滔天,非一人之力可驾驭,须得经纪人公会鼎力相助。盖因王哲昔年创‘如是轩’,旨在打造一介才子佳人共聚之平台,此乃其初衷。
忆起往昔,《天下无贼》令王哲感慨万千。原著未尝目见,然闻其名,艺术造诣非凡,惜乎为过审删减,致情节失真,非王哲所愿。李雪未尝忘却卢勇行踪,虽暂无所获,终有一日,定能觅得线索。览罢王哲手稿,李雪泪眼婆娑,柔声询曰:“吾等还需寻访卢勇否?”
王哲摇头叹息,“勿需再觅,待书卷问世,彼自会现身。药侠者,非藏匿之辈,愿此书唤其出,英豪不应独处暗夜。”李雪颔首,心知此举或涉风险,经纪人理应规避,未经当事人允诺便先行刊印,恐招致法诉,损财伤誉。
然时至今日,卢勇踪迹难觅,此书亦难以立时发行,必待岁末大圣母执掌公会,方能呈审,以为新官三把火之首。王哲等人虽欲拯人于水火,无奈延宕半载,其间因药价昂贵,命丧黄泉者不乏其人。届时,悲痛欲绝之家眷,岂能轻易释怀,责问何以不速成此书,不然亲人尚可存活。
即便书卷大卖,一如王哲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