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完了,雪琴不太情愿地去了学校。这是人的惰性,休息时间久了,就不想动。
暑假刚好是秋收,孩子们都在盼着开学,好摆脱繁重的劳动。而寒假是吃得最好,睡得最香的时候,每次开学,总有几个人不去上学。
在这个年代,辍学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没人觉得惊讶。
十五六岁的初中生,好歹可以干点农活。就连小学生辍学也不奇怪,不想上就不上。
至于能学成啥程度,全靠自己,但凡能够考出去的人,肯定是真正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
表妹刘云珠也辍学了,她不是因为自己不想上,是刘广明不让她上了。
冯雪莹听说的时候,她已经在家待了好几天了。
她的成绩挺好的,比雪琴好太多了,好好学,说不定可以考个中专。
冯雪莹知道,对一个农村女孩子来说,学习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
她早就想好了,无论如何都要供雪琴读书,不管复读多少年,她都要让妹妹通过学习走出去,去看更大的世界。
如果是别人就算了,她不可能改变全村人的命运,但云珠是自己的表妹,她必须要去劝劝姑爹,让云珠回学校去。
刘云珠在上一世学了个裁缝,是刘广明托人在城里找的师父。他成天在村里炫耀,自己的姑娘挣得多,还成了城里人。
到了婚嫁的年龄,她爹一心想让她嫁个城里人,高不成低不就地挑了好几年。眼看着岁数大了,就匆匆忙忙把她许给了别人。
对方确实是个城里人,可他除了城市户口,什么都没有。云珠为了养活一家人,经常熬夜做衣服,累出了一身病,不到四十岁就生病去世了。
冯雪莹去姑姑家,见云珠也在,就故意问:“咦,云珠,你怎么没去上学?”
“二姐,我不念了。”她嗫嚅道。
“啊,都初三了,还有一学期了,怎么说不念就不念了?”
“我,我,不想,念了。”她的声音像蚊子叫一般。
“你学习那么好,说不定将来可以考上大学呢!”冯雪莹说着话,用余光扫着刘广明,“起码上到秋天,或许可以考个中专。”
“不念就不念吧,没两年就嫁人了,念那么多书干啥?”刘广明听不下去了。
“姑爹,你看看走出农村的人,哪个不是靠的念书?”她走到刘广明跟前,“你让她再念半年,说不定能考上中专呢。”
刘广明没好气地反驳,“中专那么好考,你怎么没考上?再说了,儿子都在家劳动呢,我怎么可能一直供丫头上学?”
冯雪莹被呛得快说不出话来了,她自己是没考上,可云珠成绩好,试一试还是有可能的。
“姑爹,晓辉已经没有机会了,可云珠还有机会,你就让她再上半年吧。”
没办法讲道理,冯雪莹只好乞求刘广明。云珠期盼的眼神也看向了他。
“先不要说能不能考上,就说供她的事。丫头终究是别人家的人,我费再大劲,花再多钱,还不是给她婆家供的?”
“姑爹,话也不能……”
刘广明打断她的话,“行了,别说那么好听,你们家连儿子都没有,你爹怎么不供你们?雪芝连初中都没上,你们一个个没见谁考个中专。”
冯雪莹气得真想转头就走,可她还是努力让自己平静。
仔细想想,姑爹说的也没错,村里的确没人供女儿上学。雪芝早早辍学也确实是冯德昌不让上了。
说到底,是这个年代的人对读书不重视,他们从来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不知道知识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冯雪莹还在思索着怎么开口,才能让姑爹更容易接受。
刘广明率先开了口,“我托人给云珠在城里找了个裁缝师傅,打杂三个月后,就可以跟着学做活了。出师了,也不少挣钱呢。还是个轻松活,不出力气,不晒太阳的。”
“姑爹,裁缝最多流行十年,后面就没活做了。”她一着急,脱口而出。
“这你都知道,跳大绳的?”刘广明的语气中带着轻蔑,“再说了,这十年、二十年的事情谁又能知道呢?”
“就为这事,我送出去了一桶清油。以后每个月都要给老裁缝送面粉和清油呢。云珠在结婚前,一定要给家里再补贴一点。”
他这是在告诉冯雪莹,他对女儿已经很不错了,为她的后路付出了这么多,早就超越了村里其他人。
冯爱兰一会看看自家男人,一会看看侄女,什么意见也不发表。雪莹的有些话的确有些道理,但她不敢帮腔,怕刘广明连她也一起骂。
其实,她也想让云珠再上半年,家里虽然不宽裕,五块钱的学费还是掏得出来的。
可她在家里没有话语权,大事小事都得听刘广明的。
在一旁猫着的云珠,得知不让她上学时,她哭了好久。可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