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这一番话,瞬间在场内激起千层浪,文武百官和勋贵家的妇人们私下里议论纷纷。
特别是那些勋贵家的女眷,个个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大明皇家为子孙选亲,历来偏好勋贵之家,以此强化皇族与勋贵间的联结,用以笼络人心。
不然,太子妃为何出自常家,燕王妃来自徐家?!
皇室诸王的正妃,多数也是朝中显赫勋贵的女儿。
正沉浸在戏台上的白面小生表演中的朱允炆,猛然回头望向母妃,显得有些错愕。
他事先对此事一无所知,不明白母妃为何会当众提出这样的提议。
他不由自主地侧头看向身旁正端坐于桌案前的朱允熥。
只见朱允熥已经举起酒杯,对着他轻轻一举。
“二哥,弟弟先干为敬了。”
语毕,朱允熥一饮而尽,随后眼神深邃地望向吕氏的背影。
朱元璋也深深地看了一眼吕氏,随即疑惑地瞥向下方的朱标。
“嗯?”
朱元璋拉长了语调,淡然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皇子们都已长大,的确应该考虑婚事了,否则好姑娘都要被别家小子抢走了。”
言罢,他满脸笑意地环视在座的勋贵们。
朱元璋这一幽默,引来在场勋贵们的连连应和,整个殿堂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朱元璋轻轻咳了一声,整个场地瞬间安静下来。
他目光转向吕氏,笑眯眯地说:“咱们是不是该主动些,给他们物色个好姑娘?不知道太子妃心里有没有中意的人选,不妨先和咱透露一下?”
吕氏显然早有打算,沉着回应:“老话说得好,娶妻娶德,夫妻相处就像阴阳调和,要能互补不足。”
“皇孙择妻,更要注重女子的品德是否贤淑,举止是否端庄。同时,也要考虑是否能与皇孙的性格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说的在理,咱的儿媳眼光的确独到。”
随后,他又转向一众勋贵,笑容满面地提议:“大家都来说说看,你们家中可有适龄的姑娘,让太子妃好好瞧瞧,务必得是能和皇孙和睦相处的。”
正低头享受烤肉的曹震一听,连忙放下手中的肉串,站起来,高声说道:
“陛下放心,臣家里别的没有,就是姑娘多。回头我就把她们全带进宫,由太子妃为三殿下精心挑选。”
“只要太子妃跟三殿下看上了谁,臣立刻就把那姑娘安排到三殿下的府上,共度日子。”
这番话粗鲁直接,跟着曹震来的家族女眷们闻言,纷纷面露责备,有人甚至伸手拍打了他的大腿。
但曹震的话仿佛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现场,那些家中有待嫁女儿的勋贵们纷纷起立,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的千金送进皇宫。
吕氏连连点头,面上虽是感谢之情,内心却是五味杂陈。
这些勋贵张口闭口都是“三爷”,恨不得把家里的女眷都往三爷的府邸里送。
正当她准备袒露真正意图的瞬间,一旁静观其变的刘三吾忽地再次站起,声音沉稳道。
“且慢,皇孙的婚姻大事,关乎将来王室的稳固与和谐。江都郡王,自小饱读诗书,性情温和儒雅,理应匹配朝中功勋贵之家的千金,以求阴阳协调。”
“至于淮西郡王,勇猛威武,身旁则需有一位来自书香门第的女子作为贤内助,共筑家庭,相得益彰。”
在一旁的吏部尚书詹徽闻言,猛然抬头,目光斜斜掠过刘三吾,眼中难掩惊讶之色。
而欲言又止的吕氏,心下也是一阵诧异,转而满含期待地望向刘三吾,心绪复杂。
她的目的,无非是让朱允熥失去与勋贵联姻的机会,以便允炆能够获得那份宝贵的政治联姻。
读书,做文官,这些在关键时刻,岂能比得上那些手握重兵的勋贵武将?
吕氏心知肚明,但自从站出来后,她始终没勇气直接挑明这层意思。
一旦说出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可若憋着不说,计划又无法推进。
正当她在犹豫不决之时,刘三吾竟主动站出来,替她把想说的话一语道尽。
刘三吾的目光淡淡扫过吕氏,以及对面的两位郡王,脸上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
无人能揣测他心中所想,连朱元璋也不时投来探究的目光,望向立于场中的刘三吾。
他的心中已闪过数种猜测,眼角余光又掠过表面上不动声色的吕氏。
正当此时,砰的一声巨响,犹如平地惊雷,引起了在场众人的目光。
只见朱允熥满脸怒色,双眼如同利箭般直射跪在地上的宫女:“懂不懂规矩?你这奴婢,连个盘子都端不好?”
话音刚落,朱允熥转过身,迎着全场的目光站起,双手抱拳对着朱元璋恭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