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门口,接到旨意前来的大明朝各部高官目睹此景,个个表情复杂。
宫中的变故,他们心中已有数,这是关乎谋反的大事。
令他们意外的是,监国竟有如此冷静持重,心怀国家百姓的一面。
众人交换着眼神,暗暗颔首。
待到朱允炆在内侍搀扶下远去后,他们一齐走向朱允熥。
“微臣拜见监国。”
十几位权倾朝野,屹立于大明皇宫之巅的各部大臣,不约而同地对着新任监国朱允熥深深鞠躬。
朱允熥仿佛刚刚察觉到这群重臣的到来,脸上闪过一丝惊讶,轻轻转头,用一种略带诧异的眼神看着他们。
“各位大臣这么快就到了,宫里有没有及时为各位准备餐食呢?”
夜幕已深,宫墙内外灯火通明,照亮了每一处角落。
以詹徽为首的一众高官,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
在吸取了前朝兴衰的教训,尤其是在经历了胡惟庸等重大案件后,大明王朝彻底废除了丞相这一统领全局的职位。
而今,吏部尚书詹徽无形中成为了文官的领头羊。
听到监国朱允熥开口便关心他们的用餐情况,即便是客套,也足以让詹徽心头一热。
詹徽面带笑意回答:“禀告监国,宫中已在半个时辰前派人送来了膳食,我们均已用过。”
他身旁的官员们也露出了笑容,低声附和。
这一问,无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朱允熥点点头,随后拱手行礼,在詹徽等人疑惑的目光中,竟微微俯身施礼。
詹徽等人连忙侧身回避,不愿真正接受来自监国的大礼。
朱允熥却微笑道:“父王病重昏迷,皇上身体抱恙,这段时间应天府未现动荡,朝廷各部门有条不紊,全赖各位大臣的辛勤付出。”
“这是臣等分内之事。”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为国分忧,臣等义不容辞。”
“监国过誉,臣等实不敢当。”
顷刻间,眼前的十几位官员纷纷弯腰回礼,口中满是自谦之词。
在这些客套的话语间,他们的眼神默默交流。
平日里竟未曾察觉,淮西郡王竟有如此仁慈宽厚的一面。
朱允熥适时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侧身让开道路:“皇上身体稍有不适,虽然用了人参汤调养,但仍觉体力不支。此刻召见大家,还望一切从简。”
这话意在提醒詹徽等官员,将累积的国务简略汇报,以便朱元璋能获得更多休养时间。
詹徽等一干人等,自然连连点头应允。
他们看着朱允熥,眼中满是赞许与满意。
这位监国,对臣下仁厚,对长辈纯孝,实乃国家之大幸。
众人亦不敢超前,以詹徽为首,纷纷退至殿门一侧。
“请监国先走一步。”
此时,朱允熥不再推托,微微点头,在众人瞩目下,首先进入大殿。
詹徽等见到朱允熥领头,心下安定,随即跟上。
沿途,众人的目光在无声中交换着信息。
今日宫中的变故,在场之人并非无感。
听说玄武门那里,损失了数百条性命,东宫更是被凉国公率人团团围住。
加之他们到达时,亲眼目睹宫内侍从擦拭殿前金砖上的血迹。
还有江都郡王在内侍搀扶下离开时,满头鲜血的骇人景象,一切昭然若揭。
这群身处权力巅峰的老练官员,怎会猜不到背后的故事?
原本,他们期望大明未来能涌现更多仁德之君,少一些鲁莽的君主,因而对朱允炆抱有厚望。
而今,淮西郡王才是大明皇室中难能可贵的佼佼者。
并且,今日宫变后,朝堂上的一些局势恐怕也将尘埃落定。
各自怀着揣测与盘算,不久,众人随朱允熥来到了朱元璋身前。
朱允熥轻手轻脚走近,那正倚在软榻上闭目养神的朱元璋身旁,俯身低声说道:“皇爷爷,各部堂官都来了。”
朱元璋似乎沉睡未醒,即便朱允熥贴近耳边呼唤,也未有反应。
朱允熥轻轻叹了口气,看了看那些恭敬低头站立的官员。
他们因先前的提醒,并未表现出惊异,唯有眼中流露出对皇帝健康状况的深深忧虑。
正当朱允熥迟疑着是否继续呼唤时,朱元璋喉咙里逸出一丝疲惫的呻吟,随后扭了扭脖子,双眼缓缓睁开。
第一眼,朱元璋便盯上了身旁弯腰站立的朱允熥,脸上绽放出满意的微笑。
接着,他假意生气地在朱允熥后脑勺轻轻一拍,责备道:“挺直腰杆,你还是个小伙子,别耽误了长个儿。”
“对对对,爷爷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