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虽然对折御卿方才说的,太原随时可能会被大宋收回之类的言辞有所不满,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太原城中不看好刘氏的,大有人在,这其中就包括他爹杨业。要不然杨业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常与身为宋将的大舅哥府州折氏走动,甚至深入大宋腹地,还不是为了日后万一太原陷落之后,给自家铺条路。
杨家祖籍麟州,祖父杨信乃是麟州豪强,趁乱世称雄于一方,谁强就依附谁。
当初郭威黄袍加身。代汉建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为了给刘氏报仇,便在太原称帝,与郭周分庭抗礼。杨信膝下有二子,便命长子杨业追随太原刘汉世祖皇帝刘崇,被刘崇收为义子,改姓刘继业,但是世人一般还是称其为杨业。
而杨信本人和次子杨重勋则效忠当时的周朝皇帝郭威,两边下注,伺机而行,是典型的投机派。
时移世易,刘崇死了,郭威也死了,连继承郭威皇位的柴荣也死了,当然,最后投机派杨信也死了。杨信死后,杨重勋也在刘汉与中原王朝之间数易其主,最后审时度势归附了大宋,成了大宋的节度使,而兄长杨业依然在太原为官
,继续两面下注,投机倒把。
两兄弟时常有书信往来,这是赵匡胤也知道的。赵匡胤也默许这样的行为,甚至通过杨重勋,向杨业表达过招降的意愿,只是杨业碍于刘家的恩情而拒绝了。赵匡胤也不气恼,对于杨重勋也大把的富贵赏赐,对于杨家两面下注也不追究。这也是杨延昭话中所提及的内情。
有了两方高层的默许,杨延昭自然可以在大宋境内自由行走,只要不涉及军事上的事情,走走亲戚,又有何不可!故而折御卿和杨延昭这对表兄弟一唱一和的给王仁珪下套,扣大帽子。
如此大的帽子,王仁珪的小脑袋哪里戴的下!混迹官场,他当然知道其中的道道,只不过一时嘴快,见不得这些武人耀武扬威,才会故意恶心一番,想要杀一杀对方的锐气。可惜对方年纪虽小,见识却不少,对他这一套根本不买账,他也不好再深究下去,否则最后下不来台的只会是他自己!
如今他只要点出了这个问题便可,不然最后还会得罪焦继勋!虽然平日里他可以趾高气昂,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上仗势恶心一下焦继勋,焦继勋也不会驳了他的面子,但这种涉及身家性
命的事情焦继勋怎会任他拿捏?要知道这焦老头当年也是叱咤战场,杀人不眨眼的狠人啊!
再说这焦继勋可是马上要和官家成为亲家的!官家若是不信任他,就不会和他结亲,岂会因为自己三两句话,就认为焦继勋里通太原!说句不好听的,他们王家,在太原,也是有几个亲戚为官的……
而且府州折氏,也不是他能惹的起的!折家大小姐乃是杨业的妻子,官家岂会不知?不照样重用折氏戍边!连官家都不愿得罪这些人,他一个小小的庄宅使,若是得罪了这些听调不听宣的地方土皇帝,有可能第二天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呵呵……下官只是一时好奇,心直口快,并无他意,二位衙内莫要动怒……杨衙内祖上也是汉人,家中又有亲戚在我大宋为官,自然可以来我大宋走亲访友,嘿嘿……”王仁珪一边恨不得打自己几个耳光,一边赔着笑说道。
他心里忍不住埋怨自己,挺大个人,也不分场合乱说话!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脾气大的勋贵衙内,可不像那些老一辈的勋贵懂分寸,知进退,自己没事招惹他们,真是吃撑了!
“哼!”折御卿和杨延昭还
都是毛头小子,自然对王仁珪的示弱不买账。
“来者都是客嘛!老夫请吃酒,愿意来可就是给老夫面子,又不是窑子里的姐儿,岂有挑客的道理!就像王大人前来,老夫总不能因为对王大人不满,就将王大人赶出门外吧?王大人,你觉得呢?”焦继勋笑着说道,虽然没有明说,但也对王仁珪破坏气氛的行为感到不满,言语间多有微词,还暗含讽刺之意。
喵了个咪的,老子让你的时候,你还算是个人物,老子不让你的时候,你屁都不是!
“焦公说的在理,说的在理!下官喝多了,一时有些发懵,胡言乱语罢了……”王仁珪忙不迭的赔不是。
有骨气的文人,打断了骨头他都能忍着一声不吭,没骨气的文人,你刚拿出棍棒来,他就很识相的跪地求饶。很显然,王仁珪就属于后者。
焦继勋见王仁珪认怂,也不便再过于纠缠,总要留几分面子给他的,便不再为难他。王仁珪也识相,缩回了人群当中,低调的很,谁也没发现,他的带着谄笑的眼角,闪过一丝怨毒的眼神……
“不知你们两个小子,想向李指挥如何讨教啊?”焦继勋又将话题拉了回来。
“不是两人,是三人,还有我!”符昭敏跳了出来。
“嗬,三挑一,你们也真够本事的!”焦继勋揶揄道,接着他又转向李俊文问道:“不知春哥儿应战否?”
现场众人也是一脸期待,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