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歌面色一变:“你给我老老实实蹲在家里!你以为打仗是好玩的事么?”
镇江府粮库。沈放领着一众“大周义军”来到粮库门前。
几名义军将一个身穿正四品官袍的人押了上来。
沈放道:“孙知府,你曾是我的上司。我不为难你。把粮库钥匙拿出来吧。我拿了粮,自然会将你放走。”
孙知府苦笑一声:“大明律,地方官失土者斩!你放我走又有何用?罢了,钥匙就在我的书房里,你派人去取就是。”
不多时,一名义军士兵拿着钥匙来到粮库前。沈放命令道:“开粮库!”
十几名义军士兵合力,打开了粮库大门。
所谓的粮库是一个偌大的粮场。粮场上密密麻麻的伫立着数百个粮囤。
张叟仰天长叹:“老天爷啊,镇江八县的百姓有救了!”
沈放亦欣喜万分:“投奔咱们的那六万乡亲这下不用再愁填不饱肚子了。”
两日前沈放的“大周义军”才只有三万人,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暴涨到了六万。
一名义军十人长在粮库的账房中搜出了一本帐册,交给了沈放。沈放看后对张叟说:“太上皇,这里的存粮有二十八万六千石。咱们
留出足够维持义军两年的军粮,剩下的全部分给镇江府八县的穷苦百姓。”
张叟听到这个数字两眼放光:“好啊!那咱们现在就运粮发给乡亲们?”
沈放点头,吩咐一名义军千夫长:“让咱们义军里十六到四十岁的青壮都来粮库搬粮。”
千夫长领命而去,沈放来到一个粮囤前,用手拍了拍粮囤。这一拍不要紧,他的面色忽然为之一变。
沈放抽出腰间佩剑,一剑刺向粮囤,随后他抽出佩剑。粮囤中流出的不是白米,而是土渣!
张叟目瞪口呆:“这是怎么一回事?”
沈放连忙命令众人:“快,挨个粮囤看看。”
一众义军士兵拿着锄头、铡刀豁开一个又一个粮囤。无一例外,所有粮囤之中囤积的都是土渣!
沈放暴怒不已,他走到孙知府面前,直接将佩剑横在了他的脖子上:“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堂堂镇江府粮库一粒粮食也没有,只囤积了二十八万石土渣?”
孙知府苦笑一声:“沈县令,哦不,沈元帅。你也是做过官的,难道你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么?应天城里那个位高权重的人要私分我镇江府的存粮。我这个知府在镇江还算个官儿,在应天的大人物
们那儿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蚂蚁!我只能听他们的,把粮食运到他指定的粮行。”
沈放怒道:“这大明朝真是无药可救了!二十八万石官粮,你们说分就给分了?你拿钱了嘛?”
孙知府毫不避讳:“我拿了。不光我拿了,下面的县令、上面的都司、按察使、布政使也拿了。上月我说批给你两千两的补贴,那笔银子就是私卖官粮的分赃!你说银子来路不明,不敢拿。隔了几日吏部考功司就有人说你玩忽职守、纵容不法,要革你的职。”
沈放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那镇江的银库呢?也是一钱银子没有?”
孙知府苦笑一声:“银子倒是有。不过只有存银三千两而已。咱们镇江府的亏空你又不是不清楚。”
一名义军万夫长插话:“沈元帅,咱们费劲巴力的打下了镇江府,难道就只为了区区三千两银子?三千两够干什么使的?我看你不如下两道军令。其一,来投奔咱们的老弱病残,一律遣散回家,只留青壮在义军中。其二,下令咱们的弟兄在镇江府内好好抢掠一番!”
沈放摇头:“不成!父老乡亲们是为了活命才投奔咱们的。咱们怎么能弃之如敝履?另外,咱们是
大周义军,不是土匪!咱们起事是为了恢复先皇的大周基业,绝对不能跟土匪一样抢劫百姓!”
万夫长苦笑一声:“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难道六万人要蹲在镇江城里喝西北风?”
沈放道:“这样吧,将城中富户、商贾都集中起来。敕令他们为大周义军捐军粮、军饷。另外要颁布军令,严禁士兵骚扰贫苦百姓。”
与此同时,镇江城南三十里。
徐辉祖和常歌率领的官军已经步步逼近。
徐辉祖骑在马上对一旁的常歌说道:“我爹活着的时候跟我说过,元末各地红巾起事,一般都是在春天。因为春天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老百姓吃不上饭,不造反就要饿死。镇江百姓造反怎么是在秋天?秋粮刚下来,圣上今年又颁布了旨意减免百姓粮赋。按理说他们不至于吃不饱走投无路去造反啊!”
常歌道:“我估计圣上也疑惑这一点,这才让我随你一同出征,查清百姓造反的原因。对了,你打下镇江城有把握么?”
徐辉祖自信满满的说道:“金吾前卫、虎贲左卫都是朝廷的精兵,训练有素。叛军那边全都是刚刚造反的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