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歌心中咯噔一下:让世勋去北都?我们父子这不是又要分离了嘛?再说世勋那小子,哪里有能力独当一面?万一在北都出点什么事儿,我该怎么跟盼儿交待啊?他可是我们常家两代单传的独苗。真后悔年轻的时候没跟盼儿多生几个孩子。
天底下做父亲的都一样,不管儿子多大,在他们眼里都是孩子。
不过永乐帝已经下了圣旨,常歌总不能抗旨不遵,他只得跪倒叩首:“臣代犬子领旨谢恩。”
常歌回了家,将消息告知了家里人。
宋盼儿怒道:“他们朱家的人,总把咱们常家的人当牲口使!应天离北平远隔千里,这不是诚心让咱常家骨肉分离嘛?”
常世勋连忙提醒宋盼儿:“娘,小心隔墙有耳。”
宋盼儿却道:“隔墙有耳又如何?皇上是我在吴王府抱着长大的。他还能一怒之下杀了我嘛?”
常歌解释道:“今日皇上已经下了旨意,将北平改为了北都。”
随后常歌压低声音,劝解自己的妻子:“盼儿,你别闹了。我看皇上有迁都之意。恐怕用不了几年,大明的京师就会变成北都。到
那时,咱们一家就能够在北都团圆了。”
宋盼儿惊讶:“皇上有迁都之意?”
常歌叮嘱她:“这事儿千万别告诉你的那些贵妇朋友。一旦传扬出去,会坏了皇上的迁都大计。到时候咱们常家的人就算个个长了九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宋盼儿道:“放心吧。我又不傻。这几十年,向来是我从贵妇圈中打探消息。什么时候往贵妇圈里泄露过消息?”
儿媳江兰问:“公公,那我和知礼怎么办?也跟着去北都嘛?”
常歌道:“知理已经成了皇长孙的伴读郎。这是咱常家的一道免死金牌,万万丢不得。他还是得留在京城。至于你,你自己决定跟不跟着世勋去北都吧。”
江兰心疼自己的儿子:“知理还不到十岁,身边不能没有儿媳这个当娘的啊。儿媳还是留在应天吧。一来照顾公公、婆婆,二来照顾知理。”
常歌点点头:“成。世勋,我可警告你,别在北都给我拈花惹草,辜负了我的好儿媳。”
宋盼儿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你不纳妾,还不让儿子纳妾?这是什么道理?新柔,扶我回卧房。”
宋盼儿走后,常歌又叮嘱常世勋
:“世勋,北都是龙兴之地。不少靖难派将领的远房亲戚都住在那边。你去巡查不法,要有个度。遇到事要圆滑处置。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对一些人、一些事最好能够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常世勋点点头:“放心,爹,我明白的。”
两日后,常世勋带着一千名锦衣卫,跟着两位新任行部尚书去了北都。
且说永乐帝最近这段日子,一直在致力于改善民生。他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巡视浙西诸郡,治理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一带的水患。
夏原吉一番实地勘验之后,上折子请求永乐帝,疏通吴淞江下游,以利江水入海,上接太湖。
夏原吉是个实干家。永乐帝一贯欣赏。他立即复旨,准夏原吉征发民夫十万人,疏通江道。另外特旨命户部调拨四十万两库银,作为民夫的报酬。
不得不说,永乐帝拿百姓的确上心。历朝历代的皇帝,征发民夫兴建大工程,一向都是冠以“徭役”的名义,是绝不会发给工钱的。
然而,仅仅一个月之后,夏原吉却回京了!
乾清宫早朝。永乐帝见到文官班中站着夏原吉大为惊讶:“夏爱卿,你不
是在浙西嘛?怎么回来了?”
夏原吉拱手:“皇上,朝廷里出了惊天大案了!臣不得不回京禀奏啊!”
永乐帝皱眉:“什么惊天大案,快说!”
夏原吉道:“臣在宫门口放了一个大木箱。皇上可否下旨,让大汉将军把那大木箱抬进大殿里?”
永乐帝点点头:“好。常歌,你带大汉将军去抬夏元吉的木箱。”
常歌来到了宫门口。让四个大汉将军去抬那个木箱。四个大汉将军却死活抬不动。
木箱上写着一个封条,大书“永乐元年五月户部正堂封存。擅启者杀。”
常歌问:“你们怎么回事?”
一个大汉将军叫苦:“伯爷,这箱子太沉了。”
常歌无奈,只得让五十多名大汉将军,用木棍、绳子,将木箱抬起,运到了大殿之中。
夏原吉伸手扯去封条,掀开了木箱的盖子。木箱里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一层层银锭,银锭都是十两的官银。
永乐帝开了个玩笑:“怎么,夏爱卿你带着人疏通河道,在河里捡到银子了?”
夏原吉道:“启禀皇上,这是户部太仓国库运到浙西的银子啊!这一箱是一万五千两。”
永乐帝
问:“哦?朕调拨给你的银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