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殡天的当年。一千五百里外的京城。锦安侯府正在办满月酒。
孙媳妇儿周玉屏给常歌生了个重孙。
常歌给重孙起名常平安。他不希望重孙能有多大的出息。只要他一生平安就好!
来锦安侯府吃满月酒的人很多。其中身份最尊贵的,莫过于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抱着常平安,爱不释手。他对常歌说:“这娃娃肉墩墩的,舅公你有福啊!”
常歌笑道:“只盼他壮壮实实的长大。无忧无虑的过一生。”
很奇怪,天空本来是晴空万里。晴空之中竟突然响起一声炸雷!
“轰!”
常歌皱眉:“晴天打雷,可不是什么吉兆。”
说来也怪。雷声过后,朱瞻基感觉浑身不舒服。他道:“舅公,我身上不舒服,先告辞了。”
常歌连忙将朱瞻基送出了府。
这可能是祖孙心灵相通吧。祖父病逝,孙子冥冥中感觉到了不对。
且说杨荣、金幼孜朝着京城纵马狂奔。终于在八月十四赶回了京城。
二人失魂落魄的跑进了东宫大殿。
太子朱高炽,正跟皇太孙朱瞻基处理政务呢。
杨荣跪倒在地,悲痛的说:“太子,皇上殡天了!”
朱高炽胖躯一震:“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杨荣叩首:“七月十八
,皇上病逝于榆木川!”
朱高炽陷入了沉默。片刻后,泪水夺眶而出。
金幼孜在一旁叩首:“请太子立即登基!另请派皇太孙前往北方,迎接皇上灵柩!”
翌日,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四。太子朱高炽登基,定年号“洪熙”。定次年为洪熙元年。并定先皇庙号为“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另派出朱瞻基前往北方,迎先皇灵柩。
朱高炽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赦免全部朱允炆旧臣。常世勋也恢复了莱州伯的爵位,只是没有再派实职。
他任用贤臣、良将。恢复了夏原吉的户部尚书职位。重用蹇义、杨荣、金幼孜、杨士奇等贤臣。
且他爱惜民生。下令停止下西洋、交趾取金珠、云南取宝石等一系列靡费国帑的事情。
朝臣们相信,洪熙帝一定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两个月后,朱瞻基自开平迎回先皇遗体。葬于长陵,与徐皇后合葬。
处理完永乐帝的丧事后。夏原吉提出了一个建议:还都应天。
洪熙帝长期作为太子在应天监国,对应天很有感情。几年前的那场大火,让三大殿烧成了灰烬。至今没有修缮完毕,导致皇宫看上去很残破。若修缮,需要耗费大量国帑
。
于是洪熙帝下旨,命太子朱瞻基先行前往应天。准备还都事宜。另降顺天为“行在”。
大明王朝,似乎在走向洪熙盛世。
只是似乎而已!
二十二年的太子生涯,让洪熙帝处处谨慎小心,压抑自己。用后世的话说,他可能患有严重的焦虑症。
做了皇帝之后,他白天勤于政务。到了晚间则放飞了自我,沉迷酒色。用酒色缓解焦虑。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一个上班族,白天好好上班、努力工作。晚上喝点酒放松一下。搂着老婆为延续香火努力。怎么看也不为过。
然而,洪熙帝是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本来身体就不好。
时光如水,转眼到了洪熙元年的五月二十六。
洪熙帝喜欢星相学。这日晚间,他在奉天殿观星,忽然看到紫微星暗淡。
他突然转头,对蹇义、杨士奇二人蹦出一句:“天命尽矣!”
蹇义疑惑:“皇上何出此言?”
洪熙帝有些奇怪的问:“朕说什么了?”
蹇义更加疑惑:“皇上,您刚才说天命尽矣。”
洪熙帝眉头紧蹙:“朕什么时候说过。你听错了吧?”
常府。
常家正在准备二十天后,常歌的七十七岁寿辰。
常歌坐在大厅里,看儿子世勋、云翔,
孙子知理亲手布置寿厅。
他对蓝新柔说:“又不是整寿。这么大费周章作什么?”
蓝新柔道:“老爷,你不是说,当年在大都城里,那个算命的妖道说你寿元七十六嘛?过了七十七寿辰,你就迈过这个坎儿了!证明妖道是在胡说八道。”
常歌笑道:“如今我四世同堂。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啊。”
蓝新柔道:“呸呸呸。别胡说八道。什么死不死的。”
常歌道:“罢了。我得回房睡会儿,你们接着折腾吧。”
三日之后的夜里。洪熙帝结束了一天的理政。回到了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