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大乾皇宫内,金黄色的秋叶落在翠绿的青石上,仿佛为这金碧辉煌的宫殿铺上了一层金毯。这时候的皇宫最为热闹,各地的朝臣、使者络绎不绝。
在宫殿的一间雅致书房中,宁霄、王秀宁、赵安北、刘成泽及几位重臣正严肃地讨论着国家大事。
“所以说,大乾国的根基,在于广大的农民。”赵安北用一种充满智慧和深沉的语调说道,他的这种语调让人不得不信服,“目前我们的农田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土地方田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农民能够真正地拥有自己的土地,增强他们种田的积极性。”
宁霄皱着眉,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大乾国的发展,要从农民做起。这些年来,我们对商人的打压,也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商业的繁荣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要给予他们一个稳定的环境,首先,农民的稳定和富裕是必不可少的。”
王秀宁也插言:“农民是大乾的根基。没有稳定的农业,商业怎能繁荣?如果农民过得好,他们也会更有余裕去购买商家的商品,这也是
对商业的一种支持。”
刘成泽若有所思地点头:“确实如此。土地方田制听起来是个好办法,但是如何具体实施,还需要详细地计划和推广。”
宁霄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坚决的光芒:“那就从江南开始试行。江南物资丰富,商贾云集,如果我们能在那里取得成功,其他地方也会跟进的。”
王秀宁轻轻地抚摸着桌上的玉瓶,深沉地说:“只是,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我们要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反抗。”
赵安北微微一笑:“王妃说得对,但只要我们坚持到底,总会有办法化解这些困难。”
宁霄点点头:“现在大乾内忧外患,我们需要先稳定国内的局势。商业虽然重要,但我们目前不能心急。农业稳定,国家才能有基础去发展其他行业。”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次的会议也因此而结束。
走出书房,王秀宁轻轻地搭上宁霄的手臂,微微一笑:“你做得很好,我相信大乾的未来,一定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辉煌。”
宁霄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有你在我身边,我会更有信心。”两人的身影在
深秋的阳光中,渐渐消失。
日头初升,街道上的百姓已经早早地齐聚于道旁,等待着郑王的车队经过。郑王,以其在边境的军功与非凡的战略头脑,被誉为大乾的战神,是许多普通百姓心中的英雄。
长长的队伍缓缓前进,郑王骑在马上,身着金银锦绣的盔甲,显得英姿飒爽。身旁的幕僚和将军们,都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郑王显得更加威武。但尽管他威风凛凛,郑王的眼神里却没有半点高傲和冷漠,他频频向围观的百姓微笑,还不时地下马与他们亲切交谈。
“你们的生活,过得还好吗?”他对一位老者问道。
老者激动地拜下,“多亏了王爷,我们这里都过得很好。”
郑王轻轻地搀起他,微笑道:“是你们辛勤的劳作,才有今天的大乾。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
此情此景,百姓们纷纷议论起来,都说郑王真的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君子。不少人眼中,都闪烁着泪光。
这一幕,自然也进入了宫中,宁霄与王秀宁正在朝堂上听取大臣的汇报,当得知郑王如此亲民,王秀宁眼神中有些许担忧:“郑王此举,
无疑是在为自己积攒民心。”
宁霄深吸一口气:“我知道他的目的,他是想在百姓面前树立威信。如此一来,我若是对他有所行动,必然会引起民愤。”
王秀宁轻轻靠在他的肩上:“如今,我们更应该小心行事,但不能因为他的计策而影响我们正常的政务。”
赵安北这时也走上前:“皇上,王妃,现在的情况确实很复杂。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推行土地方田制,以此稳固民心。”
京城中的氛围越发紧张,尽管表面上看似和平,但实则各方势力都在秘密地筹谋。郑王的到来无疑是一场风暴的开始,他那受人欢迎的形象,明眼人都知道那是他深思熟虑的策略。
宁霄站在宫殿的高处,眺望着远方,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转身向王秀宁说:“郑王的野心不小,他一直都想篡夺我的王位。但我不会让他得逞的。”
王秀宁轻轻地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你有安排,但是一定要小心。”
宁霄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他派出的将领们已经秘密抵达北凉边境,他们是宁霄最为信赖的部下,任务就是在郑王远离自己的军队时,
秘密地控制住那片地域,从而切断郑王的退路。
当晚,赵安北急匆匆地来到宁霄的书房,“皇上,郑王已被安置在城南的一座府邸。据我所知,他身边的护卫不多,大多数都留在了北凉。”
宁霄冷冷地一笑,“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既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