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回到自己的营帐,面容阴沉如水。帐内灯光微暗,照在他的脸上,更显得几分凄厉。几名心腹立即走了进来,脸上都写满了担忧。
“殿下,如今手下的军心已然不稳,若不尽快解决,怕是将来会有大麻烦。”一名心腹上前汇报。
郑王双手背后,目光穿透帐幕,仿佛看到了远方的大乾京都,和那位令他感到如履薄冰的宁霄。
“宁霄,你这是何图?”他低声自语,然后转身看向心腹,“传我命令,从即日起,北凉军也要实施新兵之策。”
心腹们面面相觑,但没人敢提出反对。毕竟,在秦战揭示了宁霄操纵大局的事实后,他们都明白,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是他们能轻易对抗的。
郑王坐下,颇为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并且,我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因为新兵之策而心生不满,统计出来,逐一说服。”
“是,殿下。”心腹们应声而出。
就这样,新兵之策在北凉军中开始了全面的实施。与此同时,郑王也开始密切关注着手下军队的动向,尤其是那些因不满而投奔秦战的人。
在京都的宫中,宁霄接到了关于北凉实施新兵
之策的消息,微微一笑。
“卢成伟,看来北凉那边终于也动了。”
“皇上,这可真是喜讯。不过,郑王心中对您恐怕会更加怨毒。”卢成伟斟酌着说。
宁霄拿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若是能让他心服口服,那自然最好。但如果不能,也只能用强硬的手段来维护大乾的统一。”
卢成伟点了点头,深知宁霄言下之意。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急匆匆走了进来,“皇上,有急报。”
宁霄接过急报一看,脸上的微笑愈发明显。
“看来,秦战已经开始动手了。”
卢成伟微微一笑,“皇上,接下来我们是……”
宁霄放下手中的急报,站了起来,“继续观察,但也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大乾的统一,终究是要用铁和火来铸就的。”
在大乾皇宫的一间雅致的书房里,宁霄与陈望坐对面。窗外是一片深邃的夜空,房间内只有微弱的灯光照亮两人。
"陈望,我已经看过你的政治建议。实话说,我相当赞赏你的见解。"宁霄望着他,一脸认真。
陈望微微低头,"皇上过誉,陈望只是尽了微薄之力。”
"我希望你能进入文渊阁,
与赵安北一同管理政事。"宁霄直截了当地说。
陈望瞬间抬起头,面露惊喜,但又有几分迟疑,"皇上,这可是重任,陈望能否胜任……"
"我信你。”宁霄打断他,“而你也该知道,这样的任务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担的。文渊阁的工作繁重,同时也深得朝中重臣的瞩目。你准备好了吗?"
"既然皇上如此看重陈望,那陈望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所托。”陈望最终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朝,当宁霄宣布陈望将进入文渊阁,与赵安北一同管理政事的时候,整个朝堂炸开了锅。
"陈望虽有些才干,但经验尚浅,怎可与赵安北大人同掌重权?"一名老臣立刻反驳。
"皇上,此举恐有失偏颇。陈望近日虽然有些表现,但是否足以管理文渊阁,实在令人质疑。”另一名臣子也附和。
宁霄站在龙椅上,目光如炬,环顾四周,"我之所以让陈望进入文渊阁,是因为我信任他。至于你们所提的‘经验不足’,我想问,历史上难道没有年轻而有才华的官员吗?经验可以积累,才干和忠诚则是与生俱来的。”
朝堂上的官员们面面相觑
,谁都没敢再发表意见。
"此事已决,不再接受反驳。如有异议,可以私下向我上书。"宁霄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退下。
朝会结束后,宁霄返回内殿,陈望紧随其后。
"陈望,你刚才看到了,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接下来你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宁霄转头看着他。
"皇上,您放心,陈望必不负您的期望。”陈望肃然道。
"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宁霄点了点头,“你将与赵安北并肩作战,在文渊阁里,你们将是我最重要的两个助手。”
陈望深深一躬,"陈望谨记于心,必定全力以赴。”
"西夏和白慕国共同对付越国,而大庆却加入战局支持越国,是么?"宁霄问道。
"正是如此,皇上。这则消息已经过了多重核实,毫无疑问。"一名武将紧张地站在一旁回应。
宁霄轻轻敲击着桌面,心思飞转。他立即意识到,若不出兵支持西夏和白慕,那大庆和越国联手很可能会将这两国吞并。到那时,他们必然会将目标转向大乾。
"赵安北,陈望,"宁霄沉声道,"我决定出兵,支持西夏和白慕国。这不仅是对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