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货成功交上之后,服装厂刚好到了月底,发了工资,还给所有人都放了两天假。
之后郑宛茜又去了一趟,看了看碎布头的样式,做出来了几个新款式。
所有的员工都很有积极性,她们就盼着能多点订单,多做点,就能多赚点。
现在有了这份工资,在家都能挺直腰板说话,往常跟个大爷似的人,现在也能好好说话了,也能帮家里分担了。
每个人都深切的意识到钱对于她们家庭地位的重要性。
刚回到家,就听见邮递员在外面喊人,“郑宛茜,有你的信。”
“好的,谢谢同志。” 郑宛茜接过看了看,是出版社寄过来的。
等人走了,郑宛茜才打开。
第一次寄信的时候还用的是笔名荷包蛋,后来通信才改成了真名。
这次的信主要还是说加印的事情,因为连环画出乎意料地受欢迎,现在居然又缺货了,所以又加印了两万本。
两本书各两万本,这次又是入账两千块钱。
郑宛茜哼着歌,仔细把汇款单放好,心情美妙,更想做好吃的了。
心里还问她有没有计划下一本连环画的故事,希望能考虑继续合作。
其实郑宛茜手里还有不少草稿,之前构思的故事也差不多要画完了。
现在已经六月份了,画完这两本,她不打算继续画下去了,得忙活正事呢。
想到这个,郑宛茜提笔写了封回信,主要是关于新书的,还有自己的要求。
第二天去镇上的时候,是一家人一起去的。
刘乾立刚好休息。
到了镇上,先把信寄了,又把钱取了,才放心。
“要不去公园玩?” 刘乾立提议。
“可以,走吧。” 现在这个时候,刚好很暖和,阳光照的人很舒服,有的花也都开了。
到了公园,锦儿最开心了,忙着去玩秋千,滑梯,还有跷跷板。
还有一堆小朋友一块玩,大家叽叽喳喳的,神奇的都能互相听懂交流起来。
刘乾立在地上铺了个垫子,拉着郑宛茜坐下,“休息一会。”
“今天天气真舒服。” 郑宛茜闭上眼睛,觉得身上暖洋洋的。
不过俩人没有离孩子多远,还是得看着才放心。
其他孩子的家长也都聚在一块聊天呢。
其中有个老太太,一直在夸赞其他家孩子,很热情。
“这就是妞妞吧,长得真好看,头发肯定是你扎的,精神。”
“这是圆圆吗,也不知道你咋养的孩子,太壮实了,我都羡慕。”
在场所有的,她都夸,还跟家长深入交流,不知道的,以为她是孩子奶奶呢。
郑宛茜和刘乾立离那群人稍远一点,那老太太也过来了。
“同志,看你们这么年轻,都有孩子了,闺女真漂亮。”
郑宛茜看了一眼,心里警惕了一下,“对。您是哪个孩子的家长?”
老太太指划了一下,“那个,就长得虎头虎脑的那个。”
郑宛茜顺着看过去,看那个小孩子有点眼熟,但是没想起来,又回头看了一眼,“是嘛,你们长得不太像。”
老太太很淡定,“这有啥的,他长得像他妈妈,不像我儿子。”
聊完这些,那老太太也不走,继续跟俩人攀谈,刚开始说的是一些她孙子的事情,后来就开始打听锦儿的事情,甚至一些生活中的小习惯。
刘乾立和郑宛茜手偷偷攥紧了一下,同时升起警惕,所幸刚才就觉得这人奇怪,没有多说什么。
后来那老太太自己走了,继续找其他人攀谈去了。
等人走了,郑宛茜悄悄说,“这人怎么这么奇怪?会不会?”
刘乾立也小声回答,“还不确定。”
安全起见,俩人还是先把锦儿叫回来了。
离着这边大概十米的地方,有个长凳,上面坐着一个发呆的女人。
她看着这些孩子,眼神又羡慕又痛苦。
差不多时间了,其他人也把孩子都叫回去准备回家吃饭了。
郑宛茜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老太太并没有领着她口中的孙子一起走,那个小孩的家长就在那边。
郑宛茜和刘乾立对视一眼,觉得更不对劲了。
“你好,同志,我想问问刚刚那个老太太的孩子是哪个?刚刚听她说的,怎么没见着她带孩子回家?”
其他人七嘴八舌,回答倒是统一,“那老太太的孙子早就跑回家了,特别调皮,在一个地方待不住。”
“这样啊,那那边坐着的是谁啊?” 郑宛茜继续问。
“那个啊,是个可怜人,” 一个女同志手里牵着自己的孩子叹了口气,“她的孩子上个月被人贩子抱走了,现在还没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