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上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与后唐大军决一死战。
李继岌和郭崇韬率领大军来到大散关下,望着眼前的雄关,他们深知这将是一场恶战。
郭崇韬下令军队暂时扎营,同时派出使者前往西蜀军营,试图劝降敌军。
然而,西蜀方面拒绝了劝降,他们决心捍卫大散关。
郭崇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开始组织士兵准备攻城。
他命令士兵们制造云梯、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同时对大散关周围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寻找可能的突破口。
在攻城准备期间,双方不时发生小规模的冲突。
西蜀军队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不时向后唐军营射箭、投石,给后唐军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但后唐军队并没有慌乱,他们在郭崇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防御和反击。
士兵们用盾牌抵挡着敌人的攻击,同时用弓弩还击,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而在南方的战场,高季兴的荆南兵已经抵达夔州城下。
夔州的守军严阵以待,他们在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和投石手。
高季兴望着坚固的夔州城,并没有急于攻城。
他命令士兵们先在城外扎营,同时对夔州城进行围困。
他试图切断夔州与外界的联系,让城中的守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围困的过程中,高季兴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军,试图摸清敌人的防守漏洞。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散关下的后唐军队完成了攻城准备。
郭崇韬一声令下,攻城战正式打响。士兵们推着云梯、投石车等器械向着大散关冲去。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投石车抛出的巨石砸向关隘,云梯架上城墙,后唐士兵如蚂蚁般向上攀爬。
西蜀军队则拼死抵抗,他们用热油、石块等攻击攻城的后唐士兵,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鲜血染红了城墙,尸体堆积如山,但后唐军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在郭崇韬的激励下,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
在南方,高季兴也找到了进攻夔州的机会。
他发现夔州城的东门防守相对薄弱,于是在一个夜晚,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悄悄地摸到了东门城下。
在一声暗号下,士兵们架起云梯,迅速爬上城墙。
城中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乱了阵脚,高季兴的部队趁机打开城门,大军一拥而入。
夔州城陷入了一片混乱,经过一番激战,高季兴成功占领了夔州。
大散关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着,后唐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在一次猛烈的攻击中,后唐士兵成功突破了大散关的防线,杀入关内。
西蜀军队开始溃败,他们在慌乱中向后方逃窜。
李继岌和郭崇韬率领大军乘胜追击,一路追杀敌军。
这场胜利让后唐军队士气大振,他们继续向着西蜀的腹地挺进。
随着夔州的陷落和大散关的突破,后唐伐蜀之战迎来了新的局面。
高季兴在占领夔州后,迅速整顿军队,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其余部队则向着忠州进发。
他深知,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必须要迅速扩大战果。
而李继岌和郭崇韬率领的主力大军在突破大散关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西蜀军队在后方重新组织了防线,准备与后唐军队进行新的战斗。
在西蜀的土地上,战争的硝烟弥漫。
后唐军队的每一步行动都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场伐蜀之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各方势力在乱世中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
而李存勖在后方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战况,他期待着大军能够早日凯旋,为后唐带来辉煌的胜利。
随着后唐军队的深入,西蜀的百姓们也陷入了战争的苦难之中。
城镇被战火摧毁,农田被践踏,百姓们流离失所。
但战争的车轮一旦启动,就难以停止。
后唐军队为了胜利,继续向前推进,西蜀军队则为了保卫家园,拼死抵抗。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上演着一幕幕悲壮的战争画面,而历史也在这场伐蜀之战中,被悄然改写。
在后续的战斗中,李继岌和郭崇韬根据新的战场形势,不断调整战略。
他们一方面加强对占领地区的控制,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以获取当地的支持;
另一方面,继续组织军队进攻西蜀的其他重要据点。
而高季兴在攻占夔州和忠州后,也遇到了一些阻力。
西蜀军队在万州附近加强了防守,试图阻止高季兴的进攻。
但高季兴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积极寻找破敌之策,准备与西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