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饷一事,经由军营传出,须臾之间荡遍整个定阳县城。
加之一封征兵告示,短短两日之内,就如狂风席卷引得境内百姓农户异动连连。
汉末时期底层兵士普遍有粮无饷,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对于兵士而言或主动或被迫投身军伍,不过是为求果腹,谋得一口吃食以维系生存。
故而当兵也称之为吃粮。
兵士于战场之上以命拼搏,若是战斗得胜,食粮之中才多些许肉食,以做犒赏。
而一旦战败,便是面临或死或逃之局面,最终黄土加身,多半做个饿死鬼。
还要时不时被那些将领克扣食粮。
而如今军响一出,情势顿变。
每月有粮有钱,既能饱腹又有余钱安置家中老幼,加之定阳境内刘枫仁德爱民的名声。
此两方因素交织之下,搞得境内百姓兴奋不已,城中百姓纷纷涌来,城外四方农户流民也是汇聚而来。
一时间,定阳城中人影攒动,来往不绝,众人纷纷朝城南军营而去。
上至六十父老,下至未成年的毛头小子,将城南军营围得水泄不通。
眼见这种局面,令负责此事的徐璐一阵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徐璐从未见过征兵现场有如此汹涌的人潮,老幼如此之多。
这是征兵,不是赶集!
虽然心中呐喊,但徐璐又不敢出手驱逐。
无奈之下,最后只得请刘枫出面。
刘枫至营中走出,只见眼前乱象,心中亦是好气又好笑。
他知这些人群中的老幼皆是因为生存所迫,为求一线生机才会如此。
但老几个也不看看自己,走路都费劲还提得动刀吗?还有这些稚子站得稳吗?
吐槽虽吐槽,当下刘枫下令在城南大施米粥。
又是连番好言相劝之下才使那些年幼的毛头小子及力弱的老汉离去。
连日筛选考核,终是留下了八百之数的青壮。
这些青壮多是定阳本地农户有其家室,少部分是上郡各处的流民。
要知道定阳地处并州上郡,而并州本就苦寒,内有贼寇不断横行乡里,屡屡劫掠,外有匈奴鲜卑乌桓侵扰。
上郡虽说是有朔方郡阻隔未直接接壤外族,但亦南独善其身,郡中百姓也是度日为艰。
弃田而逃者不计其数,其中属定阳最盛。
如今定阳境内人口约莫只有三四万之数,而这三四万人便有数千人闻声来投刘枫,虽说其中多老幼,只留八百青壮。
但也由此可见此军饷一事在境内的轰动及刘枫的威望之盛。
说这些百姓淳朴把也是确实淳朴,长期处于社会底层,逆来顺受,寄望于天。
说这些百姓聪明也是聪明,旦有机会,便奋力求生。
他们心中犹如明镜,知晓谁对自己好,谁又能给自己带来希望与改变。
历史之中的王朝更迭,哪个不是起于底层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却又最终因失了民心而衰败灭亡。
民之所向,方为王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乃刘枫向来处事之根本。
也正是刘枫能从一山野村夫到如今实掌定阳之原因所在。
人潮散去,但散不去的是民心。
考核合格者入预备营操练,剩余之人也可在城中食粥后自离。
一旦刘枫再有张榜征兵,也必是从者如云。
这八百新人加之原本战兵青壮,刘枫麾下之兵卒青壮已达一千三百多。
已经达到刘枫现在能承受的极限,依靠五家及陈情的家资财物粮草支撑。
如今刘枫虽然是暂时掌控定阳,但处境尚不稳定,毕竟以剿寇司马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无法颁布各项养民政策。
又要抓紧稳住城中势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任县令。
军营之中,校场之上呼喝之声不断,声响不停。
有人静立于列队之中纹丝不动,有人手持刀枪挥舞对练。
个个都是神采奕奕,死命操练。
刘枫看的不亦乐乎,眼神不断扫视场中操练的新兵青壮,脑袋频频点头,这些都是他刘枫的好宝贝啊!
身后典韦亦是寸步不离。
自从前几日将典韦忽悠来定阳,又安置其家中妻子。
本以为这壮汉夜里会返回家中陪伴,没想到这厮只是安置妥善之后便不再出营,日夜不停的守在刘枫身边,让刘枫大为满意。
有这么个猛人陪在身侧,起夜方便刘枫迎风都能多尿三丈,无他唯心安尔。
征兵其后两日,除了在“定枫商会”揭幕之时出现露了脸之外,刘枫皆是在军营之中不出。
时而埋头梳理日后欲所行之政策,时而带着典韦在校场之中观看新兵青壮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