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几个有手机的。
他一个人有手机,打给谁?
打给出版社的?
他平时也没什麽事需要联系出版社,真买了手机,也只是方便出版社联系他而已。
所以,他买手机的念头并不强烈。
但,有人白送的话,他还是愿意要的。
微微沉吟,他这麽回复常青树:「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什麽牌子的无所谓,只要能打电话丶发信息就行了,你看着帮我挑一个就行了。对了,替我谢谢你们社长。」
王婧和常青树都给他回了邮件,唯独林宝慧还没有回覆。
加印!
加印!
目睹湾湾这边多家书店都出现排队抢购《神墓》之后,信昌就果断决定加印。
但他们好像还是加印晚了。
今天一早,就有不少书店打电话来说,店里的《神墓》已经卖光了,要求信昌赶紧送一批《神墓》过去。
接线员接电话接到手软,嗓子也渐渐开始乾涩丶沙哑。
这样的情形,他们很久没经历过了。
当初《我欲成仙》第一集刚刚上市的时候,市场反应挺平静,因为那时候的中原一点灰毫无名气。
当初刚刚上市的《我欲成仙》属于纯纯的新人新书。
很多读者目光扫过这本书的时候,都不会多停留一秒,只有一些闲得无聊的读者,才有兴趣将它从书架上拿下来,翻阅一下。
被勾起兴趣,才有可能掏钱买下。
更多的是租书店的老板买一些回去,租给读者看。
可以说,《我欲成仙》第一集的销量,租书店是买书的主力军。
也是租书店慢慢为这本书积累了第一批读者。
然后这些读者有意无意地把这本书的口碑传开了,才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看这本书。
等到第二集上市的时候,买书的主力军才从租书店变成了读者。
至于这本书后续销量高了,信昌的接线员为什麽也不是很忙?
那是因为《我欲成仙》的销量是一点点涨上去的。
虽然每个月的涨幅都挺大,但信昌市场部可以根据这本书每个月的销量涨幅,来预测下个月的销量。
因此,即便是《我欲成仙》销量登顶销量榜的时候,信昌的接线员也没有太忙。
但《神墓》不一样。
虽然这本书的质量,老板丶审稿编辑等人都觉得很好,应该没问题。
但保守是他们这些人的本能为了避免自己看走眼,导致公司出现损失,《神墓》第一集第一批印刷的数量,只有三万册。
这样的数量,已经是他们根据中原一点灰的名气,加量再加量的结果。
一般新人作品,第一集的首印一般只有两三千册而已。
只是,三万册看似不少。
但却要分发一些发给香江丶澳门,以及新加坡等地的书商。
那些地方都是他们的市场范围,
市场部觉得首印三万册,应该够市场消化一段时间了。
中原一点灰的名气再大,新书刚上市,读者应该不会像买火爆后的《我欲成仙》那样疯狂。
结果—————
读者们用实际行动打他们的脸。
让他们明白什麽叫饥渴丶什麽叫久旱逢甘霖。
对很多读者来说,最近各大小出版社虽然出版了很多新人新书,一眼看去,好像有看不完的作品。
但见识过雄鹰的书迷,又怎麽看得上枝头上的小鸟?
看过《我欲成仙》的读者,即便最近有看其它小说,那也是因为书荒,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而《我欲成仙》在完结的时候,预告了新书的书名和上市时间。
从那以后,就不知有多少书迷在等这本新书。
早就等得望眼欲穿。
恨不得冲进信昌的仓库,自己去找《神墓》到底印出来了没有?
这种情况下,信昌以为能让市场消化一段时间的三万册首印,宛如扔进狼群的一块肉。
够谁分的?
还不够大家塞牙缝。
这天上午,市场部的主管很快就接到消息,按照接线员们统计出来的数据,各大小书店要求的进货数量,把他们仓库里所有的《神墓》存货发出去都不够。
远远不够!
因为香江丶澳门丶新加坡等多地的书商今天上午也打电话过来要货。
而且还都催得很急。
所以能怎麽办呢?
只能加印,拼命加印。
同一天上午。
由冒险者出版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开始铺货,先后登上各大小书店的书架。
出现在一些读者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