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一举多得的香港博物馆计划
初七,2月11日,星期天。
杨文东又来到了吉利大厦,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报纸,思考着一些问题。
快到中午的时候,郑玉华再次敲门进来,杨文东放下报纸,问道:「谈的怎麽样了?」
「谈成了。」郑玉华说道:「我们出的价格,就是之前货物正常从欧美返回香港的价格,来给华润运输粮食,比起其他人要便宜至少20%,华润没理由不同意。」
「那就好。」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大概能接到多少单子?」
「这不好说,但华润那边口头回复,只要价格合适,可以给我们至少50万吨的粮食运输单子。」郑玉华又说道:「我算了下也差不多,我们去美国丶欧洲的船两个月才能回一次香港,一次也只能带回差不多10几万吨货物。」
「那也行,这应该差不多有国内总进口的10个百分点了。」杨文东说道。
自己的运输能力的确有限,虽然被称船王,但也是有定语的,就航运运输能力,还是远远比不上香港的一些大型船运公司的,更别说世界级别了。
郑玉华回道:「是的,至少有去年进口数量的10%了。」
「行,那就这样定下来。」杨文东道:「以后我们的船从香港运我们自己的货物去美国,回来的时候就带回粮食;
你与华润那边协商好,时间要配合到位,这样一来,我们以后也就简单多了,不要为了一大堆不同散货单子犯愁。」
在货柜之前,货物跨海运输超级麻烦,接了成千上万的订单之后,还得根据货物种类丶货物大小来决定放在船上哪个位置,然后又需要码头那边配合好进仓
这些繁琐的工作,都是需要计算成本的,虽说最终羊毛虽然出在货主身上,可也是耽误船的时间的。
现在有了稳定的粮食订单,哪怕运费少一点,但只要能够节省时间,让自己的船可以早点回香港,那长兴实业的出口,会赚回更多的利润。
可以说一举两得了。
「是的,对我们来说,大众商品的订单更划算。」郑玉华点点头,又道:「就是现在不确定这样的生意能够做多久了。」
「估计有个几年吧。」杨文东摇摇头说道:「其实我宁可不做这个生意。」
「是啊。」郑玉华也明白老板的意思,又说道:「还有一件事,华润那边询问我们能不能接受金条与古董进行结算。」
「金条与古董?」杨文东倒是吃了一惊:「内地的外汇,缺成这样了?」
「是的,很缺。」郑玉华道:「华润的人跟我说了,他们不到不得已,是不会给香港的粮食与肉菜涨价的,可他们也没办法,外汇太缺了。
还有现在国内进口粮食,有不少也是资金严重匮乏,听说去年从加拿大进口的75万吨小麦,还是跟加拿大政府借贷的5000万加元。」
「黄金价值是永恒的,倒也可以。」杨文东想了想,又问道:「但这个古董,我记得国内是不准出口的吧?」
在改开之后一段时间,古董还是可以出口创汇的,但现在不行,内地法律明确禁止古董出口。
郑玉华道:「这个我也问了,华润的意思是部分还是可以出口的,特别是古时候民间的古董,管的并不严;
而且现在内地缺粮很严重,这种时期,可能就事急从权了。」
「嗯,那也可以商量。」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你再去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我先跟霍生再碰个面商量下。」
古董这个事情,倒是让他有了一个新想法。
第二天,杨文东约来了霍英东,不过是在中环核心位置长兴大厦。
「杨生,你这大厦是真气派啊。」霍营东站在落地窗面前,看着下方的行人汽车,以及不远处的维多利亚海港,感慨说道:「我要是能够在中环有一栋大厦,该多好。」
杨文东笑说道:「以霍生的财力,在中环买一栋其实不是多大问题吧?」
霍营东说道:「我是想在中环核心区域建一栋或者买一栋大厦,那些普通地方,我买了也没什麽意义。」
「倒也是。」杨文东点点头。
这个时代的中环,边缘地区不算贵的离谱,甚至还有很多旧楼,只要花钱,就是能够买到的。
回过神后,霍营东问道:「杨生叫我来,是为了前日之事?」
「对,我的船用来装粮食没问题。」杨文东说道:「就是内地那边提出一个要求.」
霍营东听完后,感慨说道:「是有这个情况,据我所知,国内现在都在收集很多金饰,然后融化成金条,用来购买粮食。
而出售古董,我也知道,那是因为赵从衍向华润提出买古董,估计华润的人,也就跟你提了这个了。」
「赵从衍?」杨文东也明白了过来,笑说道:「原来是这麽回事。」
在70年代末的香港,一共有四位华人船王,分别是包玉冈丶董浩云丶曹文锦及赵从衍。
这赵从衍有一个特殊爱好,那就是极端喜欢古董,别人有钱了后要麽投资买房买股票,要麽继续投入自己的行业,就他喜欢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