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瞧见武信,脸上立刻扬起笑容,热情地打起招呼来:
「少诚啊,朕又来这前线督促战事了。」
武信听闻此言,脑袋微微一歪,目光中瞬间投去了一抹质疑的眼神。
督促战事?这个理由倒是选得相当「巧妙」啊。
谁不知道广哥那可是出了名的爱玩之人呐,要是放到现代社会,那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旅游达人呀。
你要说他纯粹是来前线看戏的吧,似乎也不太准确。
毕竟一国之君亲临前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能够起到鼓舞士气丶提升军心的效果。
杨广见武信那副神情,心中自是明白他的想法,于是笑了笑,也不再继续装下去了。
索性大大方方地开口说道:
「唉,朕其实很早之前就心心念念要去江南,谁曾想半路上被那些江淮的逆贼阻拦住,实在是扫兴。
后来回到东都之后,朕心里那股子想要出去游玩的劲儿还是意犹未尽。
再看那杨侑小子监国做得还挺不错的,朕便琢磨着乾脆再出来逛逛,也好省得在宫里一直闷着。」
在杨广这番说辞之下,武信思来想去,最终也只能用「合理」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毕竟,杨广身为天子,这腿长在他自己身上,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既然来都来了,那便让他待在这里吧。
反正有自己在一旁保护,料想杨广在这里也绝对出不了什麽大事情。
杨广见武信没有反对,成功将自己留下来,随即便从兜里掏出一封密信。
「少诚啊,你看看吧,这是义成公主派人送来的。
那始毕可汗那个老东西终于归西了,如今新继任的可汗似乎也不打算和隋朝开战了。」
武信伸手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了一遍。
对于上边所写的与隋朝友好相处之类的话语,他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就算是自己喝醉了,神志不清的时候,也绝对不会轻易相信那些异族人的话。
自古以来,便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哪有一个是好人啊。
「陛下,义成公主身处东突厥。
她的一举一动丶所作所为又岂能全然由自己掌控?
即便这封书信确实是她亲手所写,可又怎会一定是她心中真正所愿?」
武信神色凝重地说道。
杨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
「你所言极是,她如今已是身不由己之人,朕又怎会轻易相信这信中所说的和平相处之语。
所以,朕已然回了书信一封,欲要与处罗可汗进行雁门之约,双方携手一起夹击李渊。
朕倒要看看这处罗可汗,究竟心怀的是何种心思,打的是什麽算盘。」
「雁门?」
武信听到这个地名,心中不禁一动,他对这个地方可太熟悉了啊。
大名鼎鼎的雁门之围,那可是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事件。
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没想到广哥还是对雁门这般念念不忘。
不过这次情况可不一样了,如今有自己在此,无论如何,绝对不会再让类似雁门之围的事情再次发生。
武信心中暗自思量,从这里到东突厥路途遥远,且通信不便。
等书信送达并完成相关筹备事宜,说不定李渊的坟头草都已经三丈高了。
也罢,到时候若那处罗可汗真敢应约来到雁门之地,正好可以趁机将其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少诚,朕还带回来老皇叔的消息。」杨广兴致勃勃地说道,
「自江南逆贼被你成功打散之后,他们已经难以抵挡我朝精兵的锋芒,已不是我朝精兵的对手。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江南之乱便会彻底平定。」
说起此事,杨广心中满是快意。
想当初大隋内部动荡不安,叛乱此起彼伏,局势极为严峻。
如今在武信等一众得力将领的征讨之下,叛乱已平定得差不多了。
只剩下李渊丶窦建德等盘踞在西北之地的几个势力。
如今有武信出马,这些人根本不足为惧,迟早都会被一一剿灭。
「陛下,如今江南之地的逆贼已然不足为惧。
臣以为,不如您早早将老千岁调离至东都,也好让他安心颐养天年。
至于剩下的战事,交给殷岳和尚师徒等将领处理即可。」
武信言辞恳切地进言道。
杨林为了大隋兢兢业业操劳一生,如今年事已高。
武信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位老人,还继续活跃在凶险万分的战场上。
万一出了什麽意外之事,到时候必定会追悔莫及。
何况如今大隋的局势愈发好转,杨林也该回到东都,陪伴着重孙子丶重孙女共享天伦之乐了。
杨广听后,仔细思索一番,觉得武信所言极有道理。
老皇叔的年龄的确太大了,确实不宜再继续征战沙场。
他当即挥毫写了一封书信,随后命人递给武信。
武信接过书信,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便快步走出大帐,唤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