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头不识得李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哽着一句话在喉头,脸拉得老长,又不时偷偷打量宁知越的面色。
这时,众人间也讨论起来,不知是谁提醒了一句,“三年前,她不是常去达官显贵之家么,听说是去寻大夫?老刘头,是不是有这么个事?”
老刘头豁然想起,“是是是,是这个事。”他朝宁知越道:“说是三年前,其实应当再早一些,具体的时日得再想想,先说事。那时映秋已名声大噪,却想要入公主府,故而一直在拜访诸多达官显贵,众所周知是为了得到贵人的推举信,可还有另一个缘由,是找大夫。”
“找大夫?映秋生病了?”
老刘头摆摆手,“不是她,是为了旁人。那段时日,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土豪乡绅,只要是有势有钱的地方,她都去,也不为钱,就是让主家替她寻医术精湛的大夫。问她替谁寻医,那人又是何病症,严重与否,皆是不知,只说寻到之后留在府上,她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
边上有一人补充道:“确实如此,当时此事在城内还传过一阵,众人猜测着这人到底是谁,有说是某个教她琵琶的师父,也有说是她从前在乐坊里的姐妹,还有人猜是为了哪个不能见人的情郎。但这只是传出来的玩笑话,众人都知晓她只对琵琶上心,即便真有这样的人,那想必也是才华横溢、品性端正的人。”
另一人说:“也不一定是才华横溢,映秋虽是女流,却也很是侠肝义胆,之前不是还有传过,她遭遇了劫匪,被一个乞丐救了,事后在城内四处寻找那人,出手便是十两银子,但那人没收,映秋还常去看他。”
宁知越警觉,“后来呢,那个乞丐在何处?”
那人也不清楚,众人看向老刘头,老刘头沉吟道:“这事若不是因有映秋这号人物,也没人记得那个乞丐。映秋那时是要拜访某位名师,暂留在柳原时还与那乞丐常见面,等她走后,也就没人记得那个乞丐了。”
“这是何时的事?那乞丐的模样呢,可还记得一些?”
老刘头迟疑着,“何时?这事隔了许久还真记不清,似乎是某一年冬日。我想想啊,映秋当年来汜州之时,公主还未到汜州来,当日途经汜州就是为了往京中去求见驸马,是一年还是两年前来着?”
有人帮着他回忆道:“柳原的严大员外母亲做寿是什么时候?我记得那日寿宴映秋也在,大伙还很惊讶她怎么也在,后来就听说她要找大夫。”
老刘头点点头,“嗯,那一回她的确在,那是永成十二年初,若这样算,这事应当是十一年冬月发生的。我见过那个孩子,看着是个乞丐,其实也说不准,就是衣衫破旧了些,人还是很端正,脸上挂彩,像是和人打过,面目记不住了,年纪倒还记得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活泼好动的很呢。”
当年十三四岁,算到如今,已有六年,应是刚刚及冠。只知道年纪,不知姓名,不辨样貌,这人要如何找?
不过一路问过来,映秋认识的人不多,能让她费心关照的除了这个少年便是李漳……
李漳?那日夜里在褚玉苑正厅里她见过一面,那年纪瞧着也就二十上下的模样,只他看着冷冰冰的,众人也都说他为人冷淡,这一点与老刘头所说不符。
不过,这已过去六年,世事变迁,改了性子也说不准,还是得去问问卢毅。并且,既说映秋当初找大夫,后来呢,找到大夫,知道给谁找的了吗?
老刘头对此就不知晓了,“她再回汜州就是永成十四年入公主府了,之后这事都没再提过,但这两年里她时不时去城里找人替她准备祭拜用的香烛纸钱,就是不知她要祭拜什么人。”
“替她准备香烛纸钱的人你们应当还记得吧?”
老刘头连连点头应声,说了那人姓名所在,只等着宁知越接下来的话。
宁知越沉默着,求医、乞丐、还有祭拜,这三桩事都发生在汜州境内,说不准就与公主下毒一案有联系。她颇为满意,看来祝十娘所言不虚,老刘头所知甚多。
绿珠派过来跟着她的内侍十分乖觉,她问话时替她屏退了门外的看守,自己也退至一旁,接下来她要问的话也不必有所顾忌。
她悄悄瞥了老刘头一眼,心内想着措词,沉吟片刻方道:“这个问题你们都答的不错,虽然并不完全,不过这事暂且不着急,我还有件事问你们。”她顿了顿,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开口:“公主患病的事外头是已经传过的,但究竟是怎么传的,别苑里的人也难以打听到,所以问问你们,外头是如何说的?”
众人脸色皆是变了,皱起眉苦着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欲言又止。
沉默一阵,还是老刘头率先开口,“小娘子,这……能说吗?就是为了这事我们才被关起来的,你别是套我们的话吧?”
宁知越:“当然不是。你们也知道,近来别苑里发生了一些事,正是因为内外消息不通,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这才想到问问你们。当然,我最先是去问师父师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