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了,事实也证明了和戎一策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世亦对此高度评价。”
“那么先秦是否就没有以婚姻为基础的睦好手段?”
“春秋以降的所谓‘兄弟之国’的表述,就可以找出以婚姻为基础的和亲早期形态。相传从尧舜禹及至商王朝,都极重与东夷大姓联姻,如禹娶涂山女、商殷始祖契之母简狄亦为东夷大姓有娀氏。这样代代联姻,自是为了获得东夷大族的支持。”
“而西周灭商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分封了大批姬姓贵族和少量异姓贵族,以藩屏周室,而其中姬姓的诸侯国与周王室便成为典籍中的兄弟之国,后来大家也知道,周王室没落,诸侯王崛起,这些所谓兄弟之国就开始频繁联姻,以此结为军事同盟拓展实力。”
“有一个成语‘秦晋之好’的由来,便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世代联姻。当然除了秦晋之外,春秋战国时各国王后常为别国人。像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执政太后宣太后芈八子就是楚国人,咱们始皇母亲赵姬是赵国人,还有始皇的好大儿扶苏,尽管始皇不立后,历史上没有记载过他的后妃们,但考据党们仍有猜测扶苏生母也是楚国贵女,还有胡亥因名字里有个胡字,大家怀疑他生母是个胡姬。”
“当然,胡姬什么的另当别论,但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各国王室和民间血脉交融,这也为华夏大一统的名正言顺提供了有力说服,毕竟源于一脉,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天幕这几段对于其他朝代普通百姓来说,过于严肃又关联不大,他们除了听懂谁谁和谁谁谁有亲戚关系外,其他都没怎么听懂。
生活在大一统王朝的百姓一拍大腿:“嚯,不就都是亲戚,一家人嘛!”
而秦朝时空的百姓却很茫然,特别是原赵国和原楚国的百姓左看右看:“原来秦王身上流着咱们赵/楚人的血啊……大家都是一家人吗?”
“放屁!”百姓是知之甚少,而一边的六国贵族觉得天幕完全是在诡辩,谁不知道嬴政那个暴君他妈是赵国人呀,但那又怎样?秦国和赵国还同宗同源呢,往上数谁没有点关系,但是亲戚又怎样?亲戚就可以灭我国抢我地了?后世人推崇暴君,尽偏着他说话!
六国贵族在跳脚,秦宫这边气氛却很诡异。
蒙毅面露难色,天幕这样不恭敬地议论陛下私事,主辱臣死,按道理他应该冲上去怒骂喝止,即使阻止不了,也表明了他对陛下被冒犯的态度,可是……可是太后本就是陛下逆鳞所在,平日不可提,他态度激烈叫破,岂不是让陛下更难看。
扶苏神态不安,后世人对前人竟然一点尊重都没有,肆意议论女眷,是因为秦二世而亡吗?想着扶苏又陷入自责之中。
脸色更难看的是胡亥,他胸中燃起不服和怒气,凭什么!凭什么后人同样是揣测,扶苏之母就是尊贵的贵女,他的母亲就是卑贱的胡姬?就因为扶苏是父皇的好大儿?不过是一个软弱之徒罢了,还害得大秦二世而亡,若是他……若是他……
还不等胡亥展开幻想,他就敏锐察觉父皇投过来的目光,他脸上立刻适时露出委屈和愤怒之色。
嬴政面色阴沉,却没有太生气,后世人的放肆他早有体会了,他很快就对天幕的表述产生了疑惑,后人猜测探究扶苏还能想到,毕竟是他的长子,身份不一样,但为什么会专门提到十八子胡亥,一个平庸小儿,竟能名传后世,引起后人各种探究?难道……
嬴政凌厉的目光在胡亥和扶苏脸上转了转,难道让扶苏矫诏自尽……跟胡亥有关?
但,怎么看胡亥也不像有这种本事。
……
刘彻刚还生气那永乐小儿狂妄,这会又津津有味地看天幕议论秦始皇八卦,兴致勃勃地对臣下说:“秦始皇的后宫真没记载吗?”
这……
周围大臣眼神悄悄互相飞了飞,最后一位对史学研究最多的大臣认命上前道:“确无记载,许是当年项羽火烧秦宫,一并毁了吧。”
“那扶苏之母会是楚国人吗?胡亥真的是胡姬所出?”刘彻又问。
“这……秦始皇年轻时,秦国与楚国确实关系甚密,公子扶苏之母乃楚国贵女也有可能,至于这秦二世是不是胡姬所出,就难以论证了。”
“朕看天幕有理,胡亥就是卑贱胡种,才如此暴虐愚蠢成性。”有这样自灭满门的儿子,刘彻都不禁同情起秦始皇了。
大臣闻言也不反驳,陛下高兴就好,他才懒得为秦二世这般暴君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