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驿站的就是佳肴了。
饭后,苏夫人问了黛玉带的东西,与了她一块虎皮、几块头巾,说再往前风沙就大了,又点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婆子给黛玉使,次日清早就要启程,也只说了几句话就歇了。第二日一早玲珑独自送黛玉她们出城,过不久玲珑也要回京说亲了,这一别不知何日再见,两人都有些伤感。
士卒等在城内也作了补给,出了云城前面便再无驿站,一连两晚都是在帐篷中过夜,第三日未时到了盟山,这里距云城一百五六十里,是云城的前哨,据说以前某朝代与胡人休战盟誓便在此地一山包上,故名盟山。国人皆知,盟山有失,云城便危,云城有失,京师便危,可见其重要性,防守此处的正是赵随大哥二等将军赵蒙。
士卒照例在城外,只吴师爷带一行人入城,城中连街道都没有,全是营房,黛玉知道大嫂当年虽是跟随夫君,却也是一直住在云城。大哥特意腾空了一排营房与他们住宿,一路断断续续从紫鹃等处,黛玉知道赵随安排吴师爷带着的这一行人鱼龙混杂,有专门打探的,有专门防护的,还有账房、匠人等各色人,都是赵随在京里请的,给的薪俸比京里还高许多,已预支了一年酬金,要不然人家也不愿长途跋涉的来吃苦。想起赵随十五六岁入西大营到二十多岁成亲,品级还不低,却也不过存了不到两万银子,这一次不知还剩下多少,银钱是小事,他的心愿她总该帮他达成。
黛玉刚坐定,大哥便派人送来一些东西,其中几篮香梨说是这地方的特产,黛玉知道这是好东西,只是碍于叔嫂不得见的礼制,故黛玉也未去拜谢。
出了盟山,愈加空旷起来,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也不见长河落日圆,灰蒙蒙的原野,只有乱石黄沙,一起风便漫天尘土,但这样的天气并没影响到黛玉,下一个有驻军的是百多里外的盐集,赵随便在那里,黛玉一想到这个地名便心安,又有些心急。可是马车在这样的天气下不得不慢下来,本以为不到三日的路,这一慢不知何时能到。
黛玉尽管是在车中,又用苏夫人与的头巾蒙了头脸和脖颈,还是有沙尘钻入发中和颈后,更让人不安的是,吴师爷给的四个护卫这几日开始寸步不离地跟在黛玉车边,黛玉便知车队已进到了不安全的地段,说不得一个呼哨,胡人马队便从天而降。当晚扎帐篷宿营时,便是呈同心圆状,士卒在最外围,黛玉几人的在最中间,晚上奇冷,彻夜篝火,彻夜巡逻。
第二日风更大了些,黄沙漫天,不见太阳,连白日的温度也降下来了,好在都带了大衣裳,昨晚篝火又烧了些热水用汤婆子包在被中,此时便用来喝了暖身。晚上仍是帐篷宿营,帐篷外风沙太大,只在帐内点火做食烧水。
至第三日天气更差,狂风中沙粒扑天盖地,这下倒不担心胡人了,但车队也无法行进了,众人顶风拿油布盖了车马,丫头们拿小几挡了车窗,有几次感觉车都要被掀翻了,一直到天黑风还很大,便只能在车中过夜,也无法生火做饭,好在先前在云城苏夫人与了许多的干粮,又不知何时能有补给,水也不敢多喝,黛玉让把香梨也拿去分了吃。
等黛玉醒来便发觉马车已在动了,帘外风也停了,不过那个四个护卫还是跟在黛玉的车旁,黛玉想起昨晚至今早就没洗漱过,本想偷偷闻一下衣襟,看汤夫人还睁着眼,便把心一横不管了。中间停了一次车喂马,趁机生了火烧了一点热水喝,汤夫人在黛玉的茶碗里放了几片干薄荷叶,黛玉漱了口感觉清爽了些,就着热茶又吃了一点干粮,继续前行。
忽然听得前面呼哨声由远及近一声一声接龙而来,马车都停住,所有人都紧张起来,黛玉隔窗看见本来在后面跟车的其他护卫约有十几人已团团将她的车围护起来,便去摸车垫下的裁纸刀,一时却摸不着,便拔了头上的簪子攥在手中。汤夫人机警地从帘子一角窥探着外面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