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蚊子复仇记(一)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李林平的大哥,李智林,考上清华大学。他在大学里学习努力,乐于助人,深得同学喜爱。因此,他很快被选为学生会成员。在大二的暑假期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会成员联合起来一起去西部做社会调研。他们想了解一下西部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及民风民情。他们住在“回龙山煤矿宾馆”里。由于回龙山离李家庄不是很远,李智林就顺便把李林平也带去了。
回龙山位于祁连山和秦岭之间,它从西北向东南绵延数百里,山势凶猛,仿佛一条巨龙向东南横冲直撞而去。可在山脉东端地势低矮处,山势又陡然向西北折回,仿佛老龙回头那样。所以当地人就把那座山叫做“回龙山”。人们把龙脖子构成的山弯叫做“回龙弯”。顺着“回龙弯”而流的小溪,人称“回龙沟”,回龙沟上有一座大桥,叫做“回龙桥”。“回龙桥”是回龙山人民去县城的唯一通道,也是当年修建煤矿时修建的。“回龙桥”位于一个小山凹里面,它的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回龙桥”下面有一个水潭,以前是个水库。后来,水干了,只剩下一个荒凉的沙滩。回龙山下有一个村子叫“回龙村”。回龙山上林木茂盛,草木丛生,山下却是一望无际的丘陵地区。回龙村人们世代在此生活劳作、传宗接代,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解放后,国家在回龙山上建起了大型煤矿“回龙山煤矿”。从此,这个宁静的小山村便和现代社会融入到一起。因为,回龙山矿务区和城市一样,它给当地人带来就业、商机和现代文明。回龙山矿务区有学校、银行、剧院、车站、市场等等。当地的孩子可以去矿务学校上学,人们可以去矿区市场买卖产品。当地人也和矿区职工建起了良好的友谊。可是近些年,情况却有所改变。
在调研中,李智林等人发现虽然西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阜物丰,但是穷人也很多。他们发现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在垃圾堆里翻寻破烂,有许多妇女站在街道上拉客,有很多穿着破旧的孩子和老人,也有一座座阴暗低湿的民房等等。他们觉得西部本来就很穷,那些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他们找到几个下岗职工想了解一下情况。下岗职工几乎说出了同样的理由:工厂承包后,正式职工基本全部下岗或者买断工龄了。当时买断工龄那会儿,工资还比较低,物价也比较低,上学、看病的费用也低,所以当时买断工龄时的收入还觉得能过上一段日子。可是后来,物价、学费、药价、房价等费用都飞速上涨,买断工龄的那点钱就慢慢地全部变成废纸了。后来,国家又提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理论,让更多正式职工下岗。下岗职工和买断工龄的职工又得重新就业,大学毕业生也要自己寻找工作,这样一来,祖孙三辈都要一起找工作了。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到底留给谁呢?从此,总觉得是全民失业或者全民打工的样子。除了以前的厂长和矿长以外,其他人全是打工族,正式工已经告别历史舞台了。
一个老工人沉痛地说:“就拿我们身边的这个煤矿来说吧。建厂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一夜之间云集于此。他们吃在工地上、住在工地上,把自己的生命都不放在心上。为了有效的工作,所有员工都按照军事化管理,把所有劳动大军分成团、营、连、班,团有团的任务、班的班的任务。团与团、班与班之间还要进行比赛。各班又根据身体状况把全班员工分成不同的工种,比如有机械手、爆破手、炊事员等等。机械手主要是开动机械和维修机械;爆破手主要是打炮眼儿、装炸药和点火等。满山的高音喇叭,随时通知有关情况。每天天一亮,满山遍野的人们,热火朝天地修路建厂。中午下班时,爆破手已经打好炮眼儿、装好炸药,等其他人员撤离到安全地方以后就点燃导火线,满山上到处都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一个个巨大的山石被炸裂了。下午上班时,机械、人力齐上阵,把一堆堆山石填到沟渠当中,把公路一点、一点地修上山顶。那时的人们,干活就像给自己干一样,从不偷懒,也从不干扰别人,所有人就像一家人似的。晚上,下班吃过晚饭后,各班、各连之间都在一起唱歌、跳舞、看电影、学习领导人的著作。如果谁受伤了,所有人都会关心他、牵挂他。
可是后来,工厂转型了。开始是厂长负责制,厂矿的收入只有厂长一个人知道。厂矿里的产品价格也只有厂长一人知道。比如说煤吧,开始每吨煤七十元。厂长说不够成本,也卖不出去,现在很多用煤单位都比较难对付。把煤贱卖给人家,人家还要回扣。所以,工人干的活越来越多,可是工人的收入却越来越少。当时的工人就觉得奇怪,煤矿生产的煤越来越多了,可工人的收入却越来越少了。厂长为什么不把收入情况给职工汇报一下呢?于是,厂长就让财务处的工作人员把煤矿的收入情况给全矿职工展示出来,几年加班加点的工作,结果却是严重的亏损!
后来人们慢慢了解到煤价早就上涨了。一吨煤到底是多少钱,只有厂长一人知道,工人就不干了。他们觉得他们当时流血流汗建起的工厂成为个别人发家致富的资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