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王福明把“望子成龙”应用到周存身上,实际在他的印象中,母亲并没有受到过暴力行为——即便是多年后回想,也无从佐证。
母亲大多时候是漠视的。
漠视王福明,以及漠视周存。
周存心里清楚,母亲知道王福明的行径,至少知道王福明对于他的行为。在偶有几次时候,会伸手帮助他脱离苦海,而多数时候,无论周存如何期盼,母亲都未曾降临。
若说周存对王福明的态度,是仰望成为一名魁梧的水手,到痛恨撒谎成性的懦夫父亲——王福明唯一能够战胜的,只有弱小又无助的周存。
他恨,恨之入骨。
而对于母亲的感情成分,爱与怨相互交织。
船上时,母亲是他在痛苦中的希望,可漠视将希望一次一次剿灭。
下船后,母亲漠视姥姥给予他的苦难,可同样成为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至少她没有抛下他,至少她供他吃穿用度,这已经很好了。
不然呢?
就像是雨夜和太阳相比,周存选择了太阳。
在成长阶段,周存的怨是胜过于爱的,记忆中一些细小的碎片经过时间的发酵,不断强化,加深母亲错处的同时,让他的怨气更上一层。
可等到母亲死后,温情的细枝末节又开始覆盖坏的故事,道德上不断谴责着他:母亲这般独自将你一人养大,为何还要如此?
于是,怨又转移到了王福明身上。
王福明之于他,更像是一个名词,什么情况下过得不舒坦,可以逃避式地怨在王福明身上,理由就是童年悲惨决定今后的命运。
寻找王福明这一念头,是从母亲精神出现问题开始的。
最先的十五年间,母子俩默契地闭口不言船上的事情,反是精神错乱时候,会讲起从前的事情:
从前支教时候遇见王福明,和旅行团一块遇到涨潮,有人被卷走了,母亲也危在旦夕,恰好王福明路过,英雄救美。
后来小渔村建设改造,学校工程挑河沙的活,在王福明身上,两人又见面了。
再后来,王福明说要去闯一闯,母亲那会儿刚受到身世的波及,对家乡故里也的看淡了,便和王福明一块上船去了。
组合叠加,这是周存从母亲细枝末节的琐碎表达中,拼凑出的二人故事。
母亲同他不一样,只说好的,一讲起船上的事情,就叫嚷着头疼,于是便这样过去了。
常常说起,也会念叨,想要再见丈夫一面,想要再见儿子一面。
周存总是带着恨,话里搪塞两句,只回答做儿子的身份,却不提丈夫的去处。
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母亲并没有再见到王福明。
那是一个雨季,淅淅沥沥已经下了一周。精神病院的户外活动也取消了,医护人员和病患整日整夜的呆在囚笼里。
比起那些因为雨声不断,神经衰弱而大吵大闹的病患,母亲此次罕见地安静,令人省心。
院里的男护士稀缺,周存除了母亲,还有许多患者需要照顾,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超负荷,沾到枕头就睡死过去,所以当他得知母亲突发心梗被紧急转移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
他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去,恰好目睹了这一场死亡——院里有一只蓝白色的鸟,常想着落在天台,却被凌厉的刺网拦住,最后一次它飞了网中,坠落时竟然轻得像是羽毛,树枝刮伤了它的身体,红色的血被重力的风锁在了羽翼之下。
他在一片尖叫声中靠近,听到她还在喃喃着想要再见儿子和丈夫一面。
周存捧着母亲,眼泪和雨混杂在一处,血迹被磅礴的大雨稀释了。
封锁的现场在一夜之后很快回复如初。
是愧疚吧?
周存开始把寻找王福明的事情摆上日程。没有去利用官方渠道,走街串巷或发表论坛帖子一样,漫无目的地找,把概率的法则降到很低。
情感不是简单的亲属关系,也无需精妙的DNA报告,矛盾才是情感本身。
周存的举棋不定,是在弥补从前没有尽力满足母亲的愿望,是在暗示自己寻找到他毫无用处。
就看宿命吧。他这样想着。
可他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