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的,杨梅梅就很好说话,她坐在车帮上专心吃麻花,身边人来人往也打扰不到她。
“梅梅,你在这干啥呢?”舅爷来赶集,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冬日农闲,赶集凑个热闹。他看到一家卖海带干货的摊子,东西看着不错,价钱也不贵,就买了半蛇皮袋子,绑在车子后头。这东西耐放,可以吃到过年。
“我爸去买东西了,我在这里看车。”杨梅梅学着奶奶平时招呼人的样子,拿了一个小麻花给舅爷,“舅爷,给你吃好吃的。”
舅爷推辞:“你自己吃,舅爷不吃。”
“我已经吃了,你吃呀,这个可好吃了。”杨梅梅很熟练地推回去,那架势莫名眼熟。
“啊,对,要给你太爷过寿呢。”舅爷吃着麻花,跟杨梅梅说话,既然遇上了,就要跟大人打个招呼才好,他等一等外甥,“梅梅,明天我就去你家呀,刚好礼拜天,你海浪哥和海星哥也一起去呢。”
“舅婆来吗?”
“舅婆也来。”舅爷点头。其实舅婆因为小脚的原因,基本不太出门,特别是远点的地方。不过现在有自行车,他带着人出门还是方便的。
舅爷没带东西给杨梅梅,有点不好意思,转身四处一看,边上不远有个摊子卖玩具,他就过去买了一个跟摊主戴在脸上一样的玩具。摊主说这个叫吹胡子瞪眼。鲜艳的塑料眼睛框上有两道滑稽的黑色眉毛,眉尾高高翘起,中间是个突起的鼻子模型,戴眼镜时刚好盖在鼻子上,鼻子下面连着一个可以吹的小哨子,小哨子两端是卷起来的彩色塑料筒,平时是卷起来的,吹气时就会伸展开,像两撇会动的大胡子。
舅爷按照自己的审美挑了一个大红色眼镜、绿色鼻子的,眉毛都是黑色的,代表胡子的塑料纸花里胡哨的螺旋条纹。杨梅梅见摊主的示范,一下子就知道怎么玩了,等舅爷给她戴上眼镜,她嘴巴咬着哨子一吹一吸,胡子就跟着一伸一卷,还伴随着短促的哨声。
“舅,你来赶集了?”杨爸爸手上又提满了袋子,舅爷帮忙把东西归置好。有些东西不经压,得放在上面。
·
家里人也没闲着,借桌椅板凳,洗涮碗盘筷子,有些可以提前准备上的都开始准备。杨爷爷计算要摆六桌,每道菜就要做六份,备菜也是一项大工程。大姑和本家的孃孃婶婶也来帮忙,炸豆腐、炸丸子、炸肉、炸虾片,择菜切菜。寿宴不需请村里人,不过本家亲近的几家还是要请的,比如爷爷的几个堂兄弟家。
宴席吃的馒头都借大姑和二爷爷家的锅来蒸的,把馒头揉好放在蒸篦上,端去别人家蒸。晾凉了拾到大簸箩里,抬回家。
杨红伟也赶回来了,他还带了一箱冷冻的带鱼,杨爷爷正跟几个见识多的老头子围着带鱼商量这个要怎么吃,最后决定将处理干净腌制入味的带鱼切段,裹上鸡蛋面糊油炸。
杨红伟则带着几个青壮爬上屋顶换天线,要装那台21吋的彩色电视机。村里的彩电还不多见,所以吸引了一大群人围观,大家挤不到屋里,就站在院子里看他装天线。
“换了这个天线,是不是能看的频道就多了?”
“是啊,能看二十几个台了。”
“别聊了,把线扔给我。”
“还没有信号。”
“我还没接上呢,有信号才怪咧!”
院子里的人就哈哈大笑起来,也不知道为啥发笑,反正大家都很开心。
杨爷爷打算亲自掌勺炸带鱼,这个菜别人没做过,他可不放心给别人糟蹋食材。虽然平时不大掌勺,但是杨家做饭最厉害的其实是杨爷爷,大约是见识多,自己也爱吃爱琢磨的原因。
大姑父今天就没出车了,跟着大姑过来丈人家帮忙。大姑父叫蒋新民,当年能取得杨爷爷点头娶到杨大姑,他爱琢磨吃的这点可加分不少,所以一来就围着杨爷爷在炉子边打下手。
这时也没有现成的料酒卖,去腥一般用黄酒。杨爷爷用黄酒和调料将鱼处理好,调好面糊裹上,等油温合适了,就先放一块鱼下去试着炸。鱼肉易熟,杨爷爷第一次做,炸的两面金黄后,又稍稍多炸了一会儿,想着熟透。炸好的带鱼捞出来,咬一小口试试味道,杨爷爷觉得还满意,就是下一个大约要少炸一分钟。
他从另一边剥下干净的一条鱼肉,给蒋新民,“尝尝味。”
蒋新民十分上道,还没吃就开始夸了,“爸,你做的还能不好吃,我闻着就香。”
杨爷爷也撕下一条递给边上看着的蒋文文。村里人等他开始烧油锅,就识趣地去前院凑热闹看电视去了,他们还是要面子的。
带鱼的刺十分整齐,很容易剥干净,给孩子吃也放心。杨爷爷吃了一块,大致摸清情况,就开始动手大规模炸带鱼,很快,霸道的鱼香味飘满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