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空失去了太阳之后,晚霞也渐渐消逝了它们华美的光辉,天空由粉及紫,最后,深沉的蓝色披散着点点星光从天幕中浮现出来,夜幕降临了。
克鲁盖尔斯特拉街1407号的一家三口以及他们邻居家前来蹭饭的小女孩都已经结束了晚餐,大李斯特先生先一步领着小李斯特先生出门上课去了。索菲亚借口回家洗澡,同安娜道别后抱着自己的词典和谱子回到了1408号。
将手里的物品归至原位,索菲亚坐在床上,闭上了眼睛,开始整理自己今天多出来的记忆碎片。
她进入到自己的记忆宫殿里,结果发现自己——好像压根就不用整理?
这一次的记忆碎片很奇怪,它们在出现之后,好像就自动根据自己所在的时间线位置融入到相应时期的记忆中去了。索菲亚找到时间线最靠前的那点记忆碎片,开始默默回溯着自己的记忆。
这些记忆大多是苏斐在高中摸鱼的时候读的各种有关于李斯特的书的内容,以及她本人对于这些书的感想及评论。虽然她上辈子是个高中时期就被父母美其名曰“历练”丢出国艰苦求学的留子,但闲暇的时候她还是更习惯看中文的书进行消遣(避免像李斯特一样去了法国发展就顺溜地把自己的母语遗忘了),所以除了学业及生活的必要,苏斐选择阅读的基本上是国内出版的书籍。
记忆里出现的这些书包括传记、作品分析、李斯特本人所著写的文学作品(例如《李斯特论肖邦》等)(根据自己的印象,索菲亚觉得这其中一定有玛丽·达古伯爵夫人以及卡罗琳·维根斯坦公主的手笔,她们会在李斯特的默认下处理他书写的原稿,并对其进行文学上的润色),还有李斯特与瓦格纳的书信集——事实上,当时的她想看更多李斯特本人写的信件,因为这些大概率是原稿而不是经过其他人加工过的,她认为它们更能体现出李斯特真实的性格特点。但遗憾的是,国内出版的李斯特的书信集仅有他同瓦格纳往来信件的整理,就再无其他了。
她听了他许多的作品,但仅仅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人以及顺带的音乐享受,所以她其实并不熟知它们的名字。即使她看了几本李斯特的作品分析,也只是为了从他作品表现出的听觉方面的外在、思想方面的内在去推断这人的性格方面的个人特质,他最常见的情绪,他的思考,他对美的体悟和表达,他的心灵……
“为什么你这么执着于体会李斯特作为一个人的本身呢?”苏斐的朋友曾经这么问她。
“为什么呢?”当时的苏斐重复了一下朋友的话,然后显然是不经过脑子地回答说:“始于美貌,忠于美貌。”
“不愧是你。”她的朋友丢给她了一个无语的眼神,然后两个人嬉嬉闹闹地一起去吃饭了。
苏斐对李斯特最初的兴趣的确就来自于他出众的容貌以及魔鬼般的音乐实力。在当时,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在初到异国生活的迷茫心态让苏斐选择了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的摸鱼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偶然的一次,她在音乐史相关的课外读物上看到了李斯特正当年华的画像,顿时惊为天人,热爱音乐的她其实对李斯特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一直都算是比较了解,但她没想到他年轻时会这么——
苏斐不知道这句话究竟出自何人,但她仍然觉得它实在是精确极了——“他的笑容就像是阳光下闪闪发亮的匕首”。她忍不住在自己社交平台的私人号上引用了这段话,并配上了一连串的“啊啊啊啊啊”以及一张小猫晕倒的表情包。
她开始主动搜索着一切有关于李斯特的信息——他的音乐,他的文字,他的画像及照片,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甚至是同人小说——而她搜寻信息所存在的地方涵盖了各种网站、论坛、社交媒体,还有纸质书籍。她饶有兴致地了解着她能力范围内所能了解到的关于他的一切,她在社交平台上仅自己可见的主页上秘密地发布着相关内容的读后感,并综合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撰写了大量的人物分析和总结。
高中时期,“李斯特”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苏斐被众人所模糊知晓但她本人却依然对此隐秘不宣的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她熟读过他的整个人生,剖析过他的情史和交友史同他自身性格和童年经历的关系,记录过他的爱好以及生活习惯,了解过他惯常的作品演绎方式及创作风格,浏览过他零零碎碎的糗事。如果她的主页内容通通可以转换成纸质版本,苏斐粗略估计自己都能出一套两指厚的书了。
他在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去不断地实践和证明自己的理念的方面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他在为自己的朋友们以及他发现的有才华的人的奉献方面充满着爱与无私。他多次巡演为筹集善款,他免费为学生们进行钢琴教学。关于他所珍视的朋友们对他的疏远和贬损,他都会回以文字形式的正面表达来为他的朋友们撰写评论和分析。但越了解这个人,苏斐越是觉得他的人生事实上充满了一种不知归往何处的迷惘。结婚真的是他想要的吗?宗教真的是他最心安理得的归宿吗?苏斐觉得这真不见得。他虽然堪称是个品格高尚的人,但他在很多方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