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宫人提着食盒回到宁安宫。周宫长揭开盖子,是一盅薏米粥,一碟鲜菇芦笋丝,与两三块枣泥山药糕,都是易入口好克化的。吟蝉盛出一小碗粥,用汤匙轻轻搅拌散热,粥里的药材味道便飘了出来。雁字挂起床前帐幔,同样过来帮忙布膳。
片刻后,周宫长试了试碗沿的温度,夹了两筷子笋丝放上,尔后让其余人退下,端着碗走入帐内,和蔼道:“姑娘,吃些东西罢。”
听到有别于其他宫女的妇人声音,宗弦猜出此人便是周宜,没应好,也没拒绝。周宫长坐到床沿,见她似乎不排斥自己靠近,试着舀了勺粥送到她嘴边。
宗弦抿着唇,好一会儿后,张口吃下了。周宫长松了口气:“姑娘可觉得烫?或是觉着凉了?”但她只是沉默,吃食挨到嘴边便张口,直到一碗粥见了底,周宫长问她可要再喝一碗,她才摇了摇头。
“姑娘可要用些糕点?”
宗弦依旧摇头。
周宫长便将碗碟都撤下,倒茶服侍她漱口。见她坐得有些歪斜,猜是累了,周宫长想了想,劝道:“姑娘才用了饭,直接睡下恐要难受,不如再略坐坐?”
“……与我同行之人呢?”
忽地听到宗弦开口,周宫长险些以为自己听岔了:“姑娘——是问婢子?”
“我身边的小童,还有一位老媪,他们都在何处?”宗弦皱起眉,复问了一遍。
周宫长怡声:“姑娘放心,那位老前辈与几位小友都无事,只不过他们不愿到宫里来,就暂住在容大人的药堂中。陛下说了,姑娘若想见,随时可请他们入宫。”
宗弦听罢一言不发,只闭上了眼。
周宫长踌躇片刻,斟酌着换了称呼:“……殿下。”
宗弦状作未闻。
“婢子被派到陛下身边的第五年时,曾收到过熙嫔娘娘的信。
“娘娘说,宫内晔变时,她万幸没被牵连到。废帝登基后,说后宫不养闲人,就把余下的先帝嫔妃全遣散了。不知为何,她拿到的盘缠格外多,以至于回到家乡后,娘娘的父兄不好轻慢她。
“在收到信的前一年,娘娘嫁给了当地的县尉,夫家算不上多好,但待她不差,她已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见宗弦无动于衷,周宫长又温声道:“只因娘娘曾帮过幼时的陛下,殿下就记在心中,还替陛下还了这份恩情。殿下这些年做了什么,为陛下吃了多少苦头,陛下全都知晓。所以,陛下并无怪罪殿下之意,也是真心想救殿下的。
“这些日子以来,陛下生怕失去殿下的踪迹,连着几夜都在召见诸位大人,明徵殿的灯火就没熄过。那夜陛下抱着殿下回来,也是亲眼看着容大人看诊问脉,盯着婢子们照料妥当,才肯回去歇息。
“婢子知道,凭这三言两语,殿下定不会信,但等往后日子长了,殿下会明白的。”
周宫长絮絮说完,不见宗弦有反应:“殿下?”
宗弦的头往下耷了一耷,仿佛已经睡着。
周宫长半是无奈半是怅然,扶她躺下后掖好被子,解下重重叠叠的寝帐,吹熄了离得最近的两盏灯。
雨直下了大半夜,宗弦醒时听得窗外鸟鸣啁啾,只是不比山中的清亮恣意,乖巧得有些畏畏缩缩。
她拥被坐起,缓了缓神,脚朝地面探了一圈,未寻到鞋履,便赤足下床。地板厚实光滑,被一室暖香熏得温润。她在空中挥了两下手,抓到帷帐的一角。生怕风与蚊蝇钻入床中,最外一层床帐用了更沉的布料,因此她颇费了点力气,才总算拨了开来。
殿内十分安静,只有细微的铜漏水声。湿润的空气裹着淡雅花香自窗外漫入,宗弦深吸了两口气,又摸索着朝一侧走去。
她几乎未在宁安宫待过,但想来宫室的布局都大同小异。果不其然,她很快寻到了楠木衣杆上垂挂的衣裳,只是——
宗弦拧着眉,半天没分辨出手上这件究竟是什么。
一侧传来宫女的脚步声,旋即听到她轻呼:“宗姑娘?”
宗弦转过头去,整个人浸在霜白色的晨光中,单薄得如贴在屏风上的一枚剪纸花。
“婢子雁字,见过姑娘。姑娘可是要更衣?”
宗弦点头,雁字福了福身:“姑娘且稍候。”随即退出门外,很快领了数位宫人回来,有条不紊地围上前服侍宗弦盥栉。宗弦不喜这样殷勤的伺候,想说不必,却又意识到自己对当下的处境仍是两眼一抹黑,只得绷紧了脸,随她们忙碌。
“姑娘可有喜欢的发式?”一名宫女边为她梳发边问。宗弦认出这个声音是那名唤作碧桃的,摇了摇头。碧桃见雁字为宗弦挑的皆是些素淡宽舒的衣裳,便舍了繁复的发髻与首饰,简单地用珍珠簪子盘起长发,再饰以玉珠串成的丝线垂在髻侧。
待终于妆扮齐全,宗弦总算开了口:“留一人在此即可,其余人都退下罢。”
雁字与碧桃对视一眼,碧桃点点头,领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