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以步兵为主,比较适合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作战。而朝廷大军以骑兵和战车为主,适合平原作战。
所以我们不如扬长避短,发挥吴军自身优势,因此大王不必以攻城掠地为目标,而应舍弃沿途的城池,直接挥兵西进攻占洛阳武库。然后派兵迅速抢占敖仓的粮草,供大军所需。
到那时我军可倚仗群山与黄河天险号令天下诸侯,即便不能进占关中,而天下大势已尽在吴国掌控之中。反之,大王如若计较一城一地得失,致使大军行动迟缓,顿兵城下。倘若此时朝廷大军突然出现在梁国和楚国城郊的平原地带,那么汉军的战车和骑兵部队就会将我们分割歼灭,大势去矣!”
刘濞听完后拿不定主意,因此就征询军中老将们的意见,这些将领们仗着作战经验丰富倚老卖老,所以目空一切的对刘濞说:“这位小将军终究是血气方刚年少轻狂,如果让他凭借勇气充当前锋去冲锋陷阵还可以,至于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等军国大事,岂能是一个毛头小子干得了的啊!”
所以刘濞决定不再采用桓将军的计策。吴王遇大事缺乏主见,有良将妙计而不用,一意孤行,焉能不败啊!
后来当刘濞扔下残兵败将逃命时,军心大乱,无有斗志,向周亚夫和梁王投降的叛军逐渐增多。
吴王率领余部渡过淮河后,退往丹徒县苟延残喘,收拢残兵总共万余人,打算下一步依附于东越,再做计议。
朝廷闻讯,派使臣到东越晓以利害,东越人觉得吴王已是丧家之犬,没有利益可图。权衡利弊之下,派人诱骗吴王来军营慰问士卒,然后趁其不备将其一举擒获。
又担心日后吴王逃脱,养虎留患,便令人用长矛刺死吴王,砍下首级,送往长安。吴国太子刘驹得知有变,于是改换服装趁乱逃往闽越地区。
当吴楚联军猛攻梁国时,胶西王、胶东王和淄川王联兵围攻反戈的齐国,齐国力不能支,于是派使者向汉景帝告急。
汉景帝又命齐国使者回去告知齐王坚守待援,朝廷大军已经消灭了吴楚叛军,马上就会回援齐国。
齐国使臣马不停蹄的折返齐国告诉齐王这个好消息,等到了国都临淄城下,发现三国联军把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他在城四周逡巡了许久,也找不到空当入城面见齐王。
正当这位使者犯愁时,被巡逻的叛军逮了个正着。叛军知道了使者肩负的使命之后,就逼迫使者向守城的齐军喊话,令其诈称:“朝廷军队已经被吴楚大兵击败,吴王和楚王的军队正在赶来汇合的路上。齐国最好赶快投降,不然的话,破城之日必将屠城!”
使者佯装顺从,等到了城下,一眼就看见了齐王正站在城头,于是声嘶力竭的对齐王喊道:“禀告大王,朝廷已经派出百万大军,由太尉周亚夫统领,不久前已经打败吴楚叛军。周太尉领兵正在救援齐国的路上,皇上让我转告大王坚守待援!”叛军听罢,恼羞成怒,将使者残忍杀害。
齐国当时危在旦夕,本来打算秘密派人与叛军商议投诚事宜,只是还没来得及去实施,正好赶上先前派往京城求援的使者回来复命,就有了上面开头的一幕。
在得知胜利的天平倾向于朝廷后,齐国大臣们又纷纷劝说齐王不要再向三国叛军投降,于是齐王下定决心坚守城池。不久之后,汉军将领栾布和曹襄率领援兵赶到临淄城下,一鼓作气打败了叛军。
解围之后,有人密报汉军将领,齐王曾打算与叛军互通款曲,所以汉军有趁机灭掉齐国之意。齐王闻讯,悔不当初,因此内心十分忧惧,担心将来朝廷治罪,不久便服毒自杀了。
胶西王、胶东王和淄川王兵败临淄后,各自引兵归国。这个时候胶西王的太子刘德妄图垂死挣扎,怂恿胶西王说:“如今汉兵准备班师还朝,我观察到朝廷大军经过长期征战,疲惫不堪,早已是强弩之末,不如我们重新纠集军队尾随攻击。如果不能战胜,那么我们可以再逃到海岛避祸,现在胜负未分,采取行动还为时未晚!”
胶西王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我们手下的军队早就被打残了,不堪一击,大势已去啦!”
汉将韩颓当派人给胶西王带话:“我奉诏讨平乱臣贼子,降者免死,官复原职,倘若顽抗到底,杀无赦!大王是降还是战?我好奏明天子。”
于是胶西王坦露上身到汉军大营叩头谢罪。韩颓当质问胶西王何故兴兵。胶西王一边不住的磕头,一边匍匐着往前爬行,对韩颓当狡辩道:“奸臣晁错擅改高祖皇帝法令,任意削减诸侯王封地。臣以为恐怕会引起天下大乱,故而联合七国之兵诛杀晁错。听说晁错已被朝廷诛杀,故而臣等这才退兵。”
韩颓当冷笑一声当即反问:“大王既然认为晁错有罪,为何不上书向天子言明?而且没有朝廷下发的诏书和调兵的虎符,你为何擅自发兵攻打拥护朝廷的齐国?由此看来你并不是单纯想诛杀晁错那么简单吧!”
说完就拿出皇帝诏书向胶西王宣读罪状,然后甩下一句话让胶西王自己看着办。胶西王明白自己罪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