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孙世宝拿回两个奖状的那一年的正月初十,家里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
两人进门时,孙守仁正在院子里晒太阳。
进来的两个人与孙守仁对望片刻后,立即冲上前,一人拉了孙守仁的一只手,嚎啕大哭。
“表哥,表哥,你还好哇,你还记得我们哥俩不?”孙守仁满脸惊讶后,突然惊醒过来,他失声惊叫着:“树光、树荣,是你们俩吗,真的是你们俩?!”
听到哭声和叫声,解玉巧和孙世俊、孙世宝一下子从屋里冲了出来。
院子里,三个男人抱着,哭作一团。
这两个人就是王掌柜的三儿子王常有和孙晓翠的两个儿子——王树光和王树荣,二十多年前,他们一家逃去了东北。
二十多年间他们一去就音讯全无,今天他们哥俩终于回来了!
在家人劝说下,三人相扶着进了屋,解玉巧赶紧张罗着炒菜做饭,孙世俊和孙世宝则分头去叫王常富、王常贵以及二叔孙守礼、三叔孙守义。
进屋后,坐在炕头上,在孙守仁追问下,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说这二十年间,他们一家人在东北的生活。
由于是偷着逃走的,慌乱之中,除了几件常用的换洗衣服,值钱的家当一点也没有带走。
几经辗转,好不容易到了吉林省通辽市一个叫二道屯的地方。
他们投奔的这个远房亲戚,虽然人很热情,但家境也不富裕。所以,除了给他们提供了几间可供容身的房子外,吃的用的只能靠他们自己想办法。
好在周围的住户很多都是闯关东去的山东老乡们的后代,了解到王家的遭遇后,他们都纷纷向他伸出了援手,有的给他们送粮食,有的给他们送锅碗瓢盆,也有的给他们送农具。
有一位叫郭念山的人,祖上就是山东临东县人,听说刚来的王家是老乡,特别开心,特别高兴。
郭念山是林场的负责人,平日还经常上山打猎,家境比较好。
在寒冷的冬季来临时,郭念山不仅给他们送来了厚实的被褥,而且还将他们安排到了林场里看护林子的带有火墙的屋子中。
历经磨难的王家五口人终于有了个安身之地。
从那以后,王常有成了林场的伐木工,孙晓翠则给林场的工人做饭,三个孩子长大后,去临近林场的一所学校上学,初中毕业后,便与爹娘一起干活养家。
由于这儿土地辽阔,土质肥沃,种植的玉米、大豆年年收成都比较好,安顿下来后,王常有一家的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按说儿女们初中毕业后,一个个都成了养家的劳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王常有和孙晓翠应该能松一口气,轻松一下了,可偏偏两人就出了问题。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王常有和孙晓翠对那儿的气候一直不适应,又加上十多年的劳累,所以两人都患上风寒病,风寒入内后,他们的心脏都出了毛病。
出来了二十多年,怕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再被抓回去,所以他们一直不敢跟家里联系,但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却一直折磨着王常有和孙晓翠。
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王常有在跟工友们伐树时,因躲避倒下来的树木,突患心肌梗塞,很快人就没了。受到这一致命打击后,当年冬天孙晓翠也撒手而去。
三个孩子在郭念山的照顾下长大成人,结婚成家。
王树光和王树荣分别娶了本屯姓姜、姓李的姑娘,女儿王淑贤则嫁给了郭念山的儿子郭凯。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送到二道屯后,根据相关规定,那儿的土地也实行了个人承包,这时王家两兄弟才彻底放了心,所以两人才商量着启身回家探亲。
老娘生前念叨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大表哥孙守仁,虽然两人走得的时候还比较小,长大后甚至是对大表哥的长相都开始有些模糊,但在老娘的不断地唠叨中,他们心里对大表哥的感情不减反增,而对自己的两个亲大爷王常富、王常贵以及二表哥孙守礼、三表哥孙守义反而有些生疏了。正因为如此,到家后,王树光、王树荣首先来到了大表哥孙守仁家。
当孙世宝和孙世俊兴冲冲将王树光和王树荣从东北回来的消息告诉王常富、王常贵以及孙守礼、孙守义时,他们一开始也非常高兴,但是当听到两人来之后首先去了孙守仁家,他们心里就有些不舒服。王常富和王常贵两人的想法是:常有是亲兄弟,孩子来了不先看亲大爷,倒先去了表哥家,看来,走了这些年,把我们都当成了外人了。孙守礼心里的不痛快是:俺做过村支书,你们走后好多事都是我帮着打理,你家的房子之所以现在还立着,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是不是见我退了,你们的兄弟接手干了支书,就看不起俺了!倒是三表哥孙守义听说后,把手里的事一撂,立马就来到了大哥家。
解玉巧菜炒好了,酒温热了,大家都上了炕眼巴巴地等了半天,孙守礼才背了双手悠然十足地进了门。
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