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妥一切之后,福春开始给雍儿压岁钱,压岁钱是大人给孩子的祝福,也是给孩子讨个好彩头。然后,福春把果子、大糕包好,塞在雍儿的枕头下面,待雍儿第二天起床取来吃。无论老幼,大年初一早晨醒来一睁眼,赶紧摸出糕来咬一口,然后再刷牙洗脸,开口说话,寓意“步步登高。”
福春临睡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要雍儿从明天开始,见人要说好听的、喜庆的、祝福的话。不能说让人不高兴的话,例如:没有了,完了,病了,死了,等等忌讳的话。想不出来怎么说的时候,干脆笑笑,闭嘴,雍儿一一答应了。
可是,临睡觉的时候,福春没法睡了,她在找剪刀。下午剪窗花的时候,两把剪刀都在,现在都找不到了。刀剪是利器,大年初一到初五不能动,动了利器新年就有凶兆。不动刀剪,一家人一年到头都安稳祥和。年三十晚上,一定要找到剪刀,用红纸包上,放在米坛子里,初五晚上取出来,新的一年里,家人才能丰衣足食,无灾无病,无官司祸事。
这会儿找不到剪刀,福春心里有点着急,丫鬟帮着一起找,就是找不到,急得不行。快到子时了,福春没有办法,只得把熟睡着的雍儿摇醒,雍儿睡眼惺忪地问:“母亲,怎么了?”
福春问:“你下午剪窗花,把剪刀放在哪里了?”
雍儿说:“在外面假山那儿,我们去外面剪冰凌子玩,忘记拿回来了。”
福春举着火折子,去假山旁边,果然看见了两把剪刀放在石头上,于是,取了回来,用红纸包了,放在米坛子里,才上床睡觉。
大年初一开始,全城的人都出动了,大家忙着互相拜年,互相祝福,官宦人家和富商家里,互相登门拜年,百姓家,工匠们,漕工们互相拜年。
下午,水根拿了很多零钱站在门口,等着过往的叫花子路过,好施舍给他们。闹花船的,舞龙舞狮的都从街上过。只要进得门来,满口祝福的话唱着,主家赶紧给喜钱。大年初一到初五,水根专门负责发钱。
初一城里城外都是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休息调整,家有漕兵的人家开始准备漕兵的行李,干粮。
赵府的子孙们,组成队伍,给每房每院拜年。然后组成一个队伍,去镇上,去城里,挨家挨户拜年。正儿一行在路上遇到程府的子弟们也出来拜年,然后大家浩浩荡荡汇成一个拜年队伍,挨家挨户,说着祝福的话。家家户户开着门,等待着拜年送祝福的人到来。
初二,家家迎接已经出嫁的闺女回门省亲。正儿和静姝一起跟着太太回娘家去了,娘家就在淮安城里。赵老爷陪着夫人孩子一起回老岳父家,吃完午饭就回来了。
环儿的外婆家在京中,太远了,没法去。宝悦的外婆家在泗州,路途遥远,来去要好几天。大早上,宝悦陪着母亲带着仆人一起乘船去外婆家了。
福春就在娘家住着,没有亲戚家好去。今天雍儿自己在家读书,习字,刚铺好纸笔,环儿来了。她们两个想一起学剪窗花,忽然想起来,今天才初二,到初五才能够动刀剪。于是,一起习字。
正月初五,终于可以吃一口新鲜的饭食了。明天就可以动刀剪了,坛坛罐罐空了不少。大早上,鞭炮声声,香烛高照。
雍儿问母亲,运河上还没有很多船出发,漕兵还没有走吗?
福春回答她说:“七不出、八不归,外出挣钱的人要过了正月初九才出发,漕工们过了正月半开始北上运漕粮,还有几天呢!”
正月十五,雍儿想,这是个好日子,全城的女子都可以出来看花灯,很热闹的。雍儿心里开始盼着正月十五到来。
转眼到了十五,早上吃元宵。
城里城外开始挂起了花灯。淮安城里的店铺,酒楼,茶肆,为了讨个新年吉祥的好兆头,也为了招揽顾客,大早上就纷纷挂起了各种各样的花灯,红灯笼,灯上写有各种灯谜,供路人竞猜,猜中有奖。
城外,河下,更是热闹喜庆。
一串串的红灯笼挂在商家门口,酒楼的楼顶自上而下挂了串串红灯笼,上面都写满了福字。
晚上,孩子们由丫鬟看护着,牵着,去看花灯,街道上人山人海。福春怕外面人太多了,太拥挤,由丫鬟带着雍儿,怕不安全。她哄雍儿,让她在家跟自己玩,承诺用火盆炸蚕豆给她吃,可是,雍儿就是要出去玩。架不住雍儿的软磨硬泡,福春自己拉着雍儿上街了,府里其他的孩子,正儿,静姝,也是由太太亲自牵着,一下都不敢松手,宝悦由虞姨牵着,环儿是丫鬟带着的。因为雍儿和正儿都曾经差点丢了,母亲们都害怕了,人多的地方,只有自己牵着,才觉得安全。雍儿被母亲牵着,忽然大声叫道:“先生!先生!”,福春抬头一看,见到前面一个潇洒飘逸的男子正回头向雍儿看过来,是先生吴名。
吴名停下来,向福春点点头,然后过来招呼雍儿,有半大的孩子在街道上追逐,跑过来,差点把雍儿和福春撞倒了,吴名赶紧伸手扶住她们,福春红了脸,待站直身子,牵了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