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云枝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孟夏梁盼了回来。
但当孟夏梁回国后,却并没有陪伴她多长时间。
此时的国内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学术界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
孟夏梁回来仅仅一个月时间,就被确定为下一个学术项目成员小组的成员。
听到这个消息,孟家人喜忧参半。
喜的是机会非常难得,一次次被选中参与重点学术项目,能够看出领导对于孟夏梁的重视。
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参与到如此重要的学术交流项目中去,对于孟夏梁来说也是非常珍贵的历练。
忧的则是,孟夏梁现在并不是一个人。他现在一出去就代表着接下来,他和阮云枝又要长时间处于两地分居甚至异国的状态。
这对于一个刚结婚的年轻小夫妻来说,未免有些残忍和痛苦。
夏娟有些担忧地看着阮云枝,关切地说道,“就是苦了你了,要是能把你带过去就好了。”
阮云枝连忙摇头,笑着说,“没事儿,这是好事。”
阮云枝下意识就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她连s市都没有出过,怎么跟着去9万公里以外的远方呢。
夏娟眼神中带着些亏欠,“孟夏梁能娶到你,真是他的福气。”
阮云枝看得出来,夏娟担心她会伤心,担心她会觉得委屈。
事实上,阮云枝的确有些失落,但她藏得很好。
这段时间,孟夏梁回国之后依然是每天早出晚归,即使回到家里依旧也是伏案阅读。
阮云枝早就已经看出来,孟夏梁嘴上没说,但心里早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既然他已经做出了决定,既然孟夏梁决定要去,那么她就只能选择支持。
虽然结婚已经一年多,但阮云枝在这段感情当中总是处于下风,阮云枝在看到孟夏梁的时候是会觉得有些是自卑的。
她总觉得,孟夏梁娶自己不过是夏娟的刻意撮合,实际上比她更加优秀的女孩子有很多。
所以阮云枝不敢去问孟夏梁的想法,她怕她最终问出来的结果,会让她更加失望。与其这样,不如她装作不在意就好了。
只要装的足够像,那么就好像她真的不在乎一般。
阮云枝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全部放在心里,默默消化。
这次出国交流十分重要,任务量大,在一行人出发之前,需要花三个月时间进行充足准备。
新的学术项目工作量很大。孟夏梁动不动就是经常忙起来就忘记吃饭,即使坐到了饭桌上,他也只是匆匆地吃几口。
阮云枝看在眼里,心里十分着急。
阮云枝私下里找到勤务员问,“这些菜能不能换个花样,我看孟夏梁他对这些菜没什么胃口。”
勤务员大概也是听说了之前张婶被换走的事情,因此对着阮云枝一直十分客气。
勤务员试着变了几次花样,但孟夏梁的饭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这毕竟是自己工作的领域,勤务员眼里带着些歉意地看着阮云枝,“真是不好意思,水平确实有限。”
既然别人已经尝试过,阮云枝也不能过多的强求。毕竟那个年代的人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像勤务员这样的已经属于那个年代里做菜毕竟出色的了。
但理解归理解,事情总要解决。
孟夏梁本来工作就已经足够繁忙,要是吃饭方面还跟不上,那整个人就垮了。
阮云枝心里焦急,她在家里坐不下去,于是便出门四处寻找办法。
有一天阮云枝去溜达到饭馆里面正好看到一位老师傅在教别人做菜,阮云枝突然灵机一动,她为什么不能来学呢?
现在的她在家里别的地方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拿着时间用来学习做菜。
阮云枝越想越觉得可行,于是便十分认真地去想要拜师学艺。
老师傅知道做菜是很苦的,他听了阮云枝的来意,再抬头一看阮云枝这幅娇娇弱弱的样子,连忙摆了摆手。
有手艺的人往往有些倨傲,老师傅说话也十分直接,“小姑娘,我们这忙的要命,你就别往这凑热闹了,小心这油溅到你身上,把你衣服弄脏了,我可是不赔的。”
阮云枝解释道,“师傅,我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我从小在村里长大,什么脏活累活我都不怕。”
老师傅闷哼一声,什么话也不说。像阮云枝这样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人多了去了,但实际上最后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
人呐,在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信誓旦旦,但等真遇到了困难,就会变成另外一副模样。
但阮云枝不信邪,她非要证明给那老师傅看。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天气怎样,阮云枝总是第一个来到饭馆的,到了饭馆之后,不需要谁来安排,什么活也都是抢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