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久了之后,老师傅也看得出来,阮云枝不是一时兴起,是真的有心想要学习,于是也就慢慢软了态度。
阮云枝趁着空闲的时候,便在老师傅旁边跟着看、跟着记。老师傅也不为难阮云枝,他什么话都没说,任由阮云枝在旁边观看。
最开始的阮云枝连铁锅都拿不起来。
但到了后来,阮云枝做出来的东西比老师傅原本的几个徒弟都要好。
阮云枝在这方面是有悟性、有天赋的,再加上她比一般人更愿意吃苦,所以进步非常快,她几个月下来就已经掌握了不少菜式。
看到这里,孟夏梁突然之间猛然察觉到不对,背后冒出了一身冷汗。
在现实生活中,阮云枝在父亲去世后就来到孟家。到孟家之后没多久,阮云枝就决定外出开饭馆创业。
她凭着实惠的价格、精湛的厨艺打开了市场,然后又凭借着模式的创新,一步一步地扩大,如今在s市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饭馆,甚至连市里的主要领导都知道。
这些都是凭借阮云枝的努力换来的,孟夏梁对此十分清楚。
但他却是第一次去想,阮云枝的厨艺是什么时候炼成的?
在孟家?绝不可能。
孟家勤务员的水平只能算得上普通,孟夏梁吃过阮云枝做的菜,也吃过孟家的菜。他很清楚,这绝不是孟家勤务员的水平。
在宝河村?也不可能。
倘若阮云枝有一两个拿手菜刀还正常,也可以理解,但是阮云枝会做的菜的种类十分丰富,一些技巧也更像是从经验十分丰富的人那里学来的。
阮云枝做出来的东西连许多城里吃过不少饭馆的人都变成了回头客,这种手艺从村里学过来的几率实在是很小。
躺在床上的孟夏梁眉头紧皱,他觉得自己离真相只差一点点。
到底是什么呢?
只要再来一个点,似乎这一切就变得客户清理起来,也就能解释地通了。
电光石火之间。
孟夏梁脑海间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说,阮云枝就是去找饭馆里有经验的老师傅学的呢?
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解释得通阮云枝精湛的厨艺。
孟夏梁很快排除了这个想法。
现实生活中,阮云枝根本就没有去找老师傅学习,她在来到孟家之后便果断地选择出去创业了。
一个巨大的疑问,笼罩在孟夏梁的心头。
他心里甚至有种预感,只有解开了这个难题才能更加了解阮云枝。
画面还在继续。
阮云枝自从出去学习时候就早出晚归,就连一向沉迷于工作的“孟夏梁”也察觉到了阮云枝的不对劲。
阮云枝则是神神秘秘,她想要给“孟夏梁”一个惊喜。
一天,“孟夏梁”加班回来后,突然看到桌上的菜和阮云枝盈盈的笑脸。
“孟夏梁”立刻明白了阮云枝这段时间是出去做什么。
“孟夏梁”语气当中带着些无奈,“你知道的,我一向不喜欢在乎吃食方面,你不用花太多心思在这上面。”
“孟夏梁”开口第一句话就让阮云枝的热情消散了大半,就如同在兴致最高的时候,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她这段时间作作的努力,似乎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阮云枝右手不小心被烫到起的水泡隐隐作痛。
阮云枝还是挤出了笑容,“尝尝吧,说不定很好吃,你很喜欢呢。”
阮云枝特意去观察了孟夏梁的习惯和菜式,她发现孟夏梁喜欢吃绿色蔬菜,荤菜则需要稍微重口一些,米饭稍微软一些的最好……
阮云枝特意从老师傅那里学了孟夏梁喜欢的菜式,今天这顿饭也是完完全全结合孟夏梁的口味来做的。
“孟夏梁”看着满桌子的菜,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拿起筷子。
“孟夏梁”一道一道菜吃过去,最开始从菜色上觉得阮云枝觉得平平无奇,但当他吃到嘴里,却觉得每道菜都意外地合他胃口。
他口味里那些奇奇怪怪细小的点全部刚好都有。
有些菜他平时不会去吃,但如今尝起来竟然也觉得味道不错,不自觉地就夹了一次又一次。
一顿饭下来,“孟夏梁”和阮云枝两个人就桌上的菜吃地七七八八。
“孟夏梁”不是傻子,看着这些菜他能够感觉出来阮云枝的用心他沉默片刻问道,“学做这些,应该很累吧?”
“孟夏梁”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阮云枝心里炸开了花。
很累吗?
当然。
每天起早贪黑,每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天要面对其他人的不屑与怀疑,每天要卯足了劲去学习每一个细节,她不是工作的机器,肯定会觉得累。
但当她听到“孟夏梁”这么一问,阮云枝突然觉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