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府的门卫也是有眼色之人,看禁军队伍停在门口的时候,门卫透过车窗看到刘辩。
去年诗会时门卫见过刘辩颇有印象,赶派人进去禀报了大学士蔡邕。
蔡邕听到门卫禀报后,急匆匆地朝着府邸大门走去。
到门口刚巧看到刘辩从马车上下来,慌忙上前鞠上一躬道:“不知殿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大学士不必多礼,本王前往封地陈留途经蔡府,便打算与大学士告别一番”,说罢,刘辩又向蔡邕介绍,身边的禁军统领高顺。
蔡邕心中感慨万千,一个时辰前自己还在想此生是否还能再见到刘辩殿下,一个小时后刘辩竟然登门与自己告别。
蔡邕听刘辩介绍完后,赶忙笑着说道:“早就听闻高统领大名,今已一见名不虚传。王爷、高统领,请府中一叙。”
蔡邕带着二人进入蔡府之后,在禁军队伍尾末,一名禁军悄悄地离开队伍朝着太傅刘虞府中跑去。
穿过蔡府照壁后,此时蔡邕之女蔡文姬正站在蔡府荷花池旁观赏,看到走来的父亲以及刘辩、高顺二人,赶忙施礼:“见过世子殿下”。
刘辩面露尴尬之色,轻笑道:“蔡姑娘,在下现在是陈留王已经不是世子了。”
蔡文姬温柔一笑,并没过多言语,偷偷跟在三人后面步入蔡府主堂。
入座之后,蔡邕率先说道:“王爷此次前往陈留,路途凶险啊。”
“蔡大人放心,末将会安全将王爷送到陈留”,高顺道。
“高统领有所不知,太傅刘虞在沿途依然设下埋伏,到时不只是本王,高统领恐怕也难以逃脱了”,刘辩无奈道。
“王爷放心,末将就算身死也会护王爷周全的”,高顺道。
刘辩顿了顿,正声说道:“先帝曾提起高统领,称赞高统领乃大汉忠义之将。而今奸臣刘虞和宦官勾结,独揽朝政,少帝刘协才年仅四岁不懂世事,这分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大乱、叛军四起,各地有义之士纷纷加入平叛之中,本王也有平叛之心。奈何奸臣刘虞并不想我安全到达陈留,早就在途中设好了埋伏将本王诛杀,只恨本王年幼不能独当一面,空有爱国为民之心却不能施展抱负。”
语罢,蔡邕和高顺心中皆翻起阵阵怒意,连偷偷躲在门外偷听的蔡文姬,都气的妙曼身子,轻轻扭动了几下。
刘辩随即又道:“高统领心中何为忠义。”
“末将以为,为天子朝廷分忧便是忠,为黎民百姓安居便是义”,高顺道。
“本王不以为然,今少帝年幼奸臣当道,百姓大苦、匪贼横行、各地难民反叛,,忠于奸臣当道的朝廷对先帝来说是大不忠,助纣为虐令百姓苦不堪言是大不义!”,刘辩正声说道。
“那王爷心中何为忠义”,高顺赶忙问道。
此时高顺心中,早已不将年仅十一岁的刘辩当作孩童看待。
只听刘辩不以本王自称,站起身来郑重的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我心中的忠义!”
蔡邕、高顺的人听到刘辩所言,陷入沉思之中。
少许时间之后,高顺、蔡邕二人双目相对,随即双手抱拳、单膝跪地,两人齐声说道:“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圣贤书!若殿下不嫌,臣(末将)愿追随王爷,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
刘辩赶忙上前扶起二人,心切道:“快快请起,能得二位相助,辩三生有幸。若是能躲过此劫,辩必不辜负二位之心,定为这世间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想到刘辩前面所说,此次前去陈留九死一生,蔡邕、高顺也是愁眉了起来,高顺无奈道:“蔡大人可有计策?”
蔡邕眉头紧皱、一副思索的表情后同样无奈道:“在下暂时也无良策,随后转头看向刘辩。”
就在刘辩将要开口说话之时,门外传来一声轻柔的声音:“我有一计,可帮殿下。”
三人赶忙向门口看去,蔡文姬面带微笑,碎步走到父亲蔡邕身边。轻柔的说道:“我们可以偷梁换柱,前几日我曾听士族卫引公子提起,卫族有一只三百人商队将要前往陈留,时间刚好就是今日,只需等下高将军告知禁军队伍殿下在府中失足跌倒摔晕了,从府中抱着一席被子假装殿下赶往陈留,随后再由我带着殿下找到卫引,藏于商队之中前往陈留。”
高顺高兴道:“蔡姑娘不愧为才女之称,此方法甚妙!”
不过随后高顺又提出疑问:“殿下到了陈留之后无依无靠,如何生存?”
“高将军不必担心此事,我有一老友乃是陈留四大士族之一李家的家主,我书信一封有殿下带于此人,便可保殿下无忧”,蔡邕紧忙说道。
刘辩心中此刻非常欣喜,切声道:“那就以蔡姑娘多言,速速行动、免生祸端。”
高顺按照计划抱着一个酷似人形的包裹回到禁军队伍,直接坐到了马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