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了无数劳工,老百姓夜以继日地辛苦干活,稍稍有所怠慢就会招来一顿鞭打,江南一带民怨沸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以没过多久,反对朝廷的红莲教便在江南兴起,规模逐渐壮大,这样千载难逢的契机,让原本决定北上寻找机会的陈秀城看到了新的曙光,他收拾好行装,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莲教。
彼时红莲教正值用人之际,自然来者不拒,陈秀城很顺利就进了其中一个分舵,成为一名普通的红莲教士兵。
如愿加入红莲教,这在陈秀城的计划中,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陈秀城很清楚,只有将这个民间组织完全握到自己手中,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有跟朝廷一搏高下的资本,否则分分钟就要面临被剿灭的结局。他虽然只有十五岁,但自幼积累下来的学识修养让他很快在一众莽汉中脱颖而出,在指挥了几场胜仗后,成功得到红莲教教主的赏识,成为分舵舵主。
当时的红莲教正处于上升期,江南各地对朝廷心存不满的人纷纷聚集起来,他们将那些欺辱劳工的监工统统杀掉,又放了一把大火将修建到一半的豪华行宫付之一炬,如此疯狂的行为,自然引得皇上龙颜大怒,即刻派兵前来剿灭。
红莲教虽然小有气候,但也只能在精心谋划的情况下出些暗招,要明刀明枪跟装备精良的朝廷军队对上,无异于以卵击石。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暂时躲避锋芒以图后效,江南一带多浓密山林,只要混迹于山林之中,率先占据了有利位置,哪怕有熟悉之人带领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以在陈秀城的
建议下,红莲教大军陆续撤入山林之中,在大部队保存实力的同时,继续以游击战的形势跟朝廷军队周旋,在这样的僵持下,红莲教的势力得以继续扩大。
随着势力逐步扩大,教中各种权利纷争亦隐隐浮出水面,年轻有为又‘安分守己’的陈秀城自然成为以教主跟副教主为首的博弈双方,竞相争夺的优秀人才,陈秀城巧妙利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让其内斗损耗,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最终成功除掉挡在自己前面的两个人,彻底将红莲教握在自己手中。
大权在握,陈秀城并未急着做别的,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前教主留下的所有党羽剪除干净,重新提拔了一批只忠于自己的人,他原本就是手段了得之人,对下恩威并施,那些人感佩他的提携之恩,更忌惮他的心狠手辣,哪里敢生出异心,如此,陈秀城的地位自然稳如泰山,无人可以撼动。
待巩固地位后,陈秀城就开始按自己之前的计划,将制造船舰一事纳入议程,他在江南长大,很清楚江南地区最大的地利优势一个是山林,另一个就是江陵河,而河上作战一向是朝廷军不重视的,如此反其道而行之,必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证明陈秀城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依仗着船舰的优势,他们很快占领了江陵河上游几个郡县,不仅很大程度上扩充了兵力粮草,将红莲教的势力壮大到空前规模,有了跟朝廷叫板的资格,更是在刻意的劫富济贫行为下,让江南一带的百姓对红莲教信心大增,几乎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希望红莲教能够推翻朝廷的腐朽统治,让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